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台海局勢緊張受國際關注 各方表示不希望出現危機

發表時間:

隨着北京方面在台灣周圍海空域舉行的軍演即將結束,國際社會如何看待由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及中方舉行大規模軍演作為回應的台海緊張局勢是本期節目關注地焦點。

中國官媒有關解放軍“環台灣大演習”的示意圖
中國官媒有關解放軍“環台灣大演習”的示意圖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七國集團外長和歐盟高級代表早於周三便發布了題為“就維護台灣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定”的聯合聲明。聲明寫道:“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七國集團外長,以及歐盟高級代表重申我們共同的承諾:致力於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台灣海峽兩岸和其他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聲明稱:“我們關切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近期所採取和宣布的鋒芒逼人的舉措,尤其是實彈演習和經濟脅迫。這些舉措或將導致不必要的(事態)升級。沒有任何正當理由以訪問為借口在台灣海峽開展侵略性的軍事行動。我們的議員出國訪問是完全正常、例行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採取的過激反應帶來了加劇緊張局勢和破壞地區穩定的風險。”

聲明稱:“我們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要單方面以武力改變地區現狀,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海峽兩岸分歧。七國集團成員各自的一個中國政策(如適用)和對台灣的基本立場並沒有改變。我們重申我們對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共同和堅如磐石的承諾,鼓勵各方保持冷靜,保持克制,以透明方式行動以及保持溝通渠道暢通,以免誤解、誤讀、誤判。”

在佩洛西抵台前後,美國白宮也多次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並未改變,並不希望台海出現危機。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科比(John Kirby) 本周以新聞發布會和接受媒體採訪的不同形式數次強調:“我們不會尋求也不希望出現危機。同時,我們不會被阻止在符合國際法的情況下在西太平洋的海洋和天空活動,就像我們幾十年來所做的那樣——支持台灣並捍衛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此外,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周五在參加第29屆東盟地區論壇上發言時指出:“歐盟在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和現狀方面有着明確的利益。我們對中國發射彈道導彈飛越台灣的行動表示強烈關切,其中有幾枚導彈落在了日本的專屬經濟區。”

博雷利表示:“這些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發展,導致了不穩定和風險升級。任何人都不應該單方面用武力改變該地區的現狀,我們需要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兩岸分歧。這就是為什麼歐盟呼籲所有各方保持冷靜,保持克制,以透明的方式行事,並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以防止任何可能導致悲慘後果的誤判。”

據英國《金融時報》周日報導, 在佩洛西本周訪台之前,從華盛頓到東京都擔心,在對華關係已經處於緊張狀態的時候,佩洛西的訪問會引發一場危機。北京對此事件的激烈回應使美國在地區內的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高風險具體化。報導指,無論事前許多人對佩洛西的訪台之旅有怎樣的擔心和顧慮,戲劇性的彈道導彈發射和實彈演習卻給北京方面帶來了負面的結果,激發了越來越多的批評者團結一致的聲音。

報導提及,在解放軍本周發起圍繞台灣周邊海空域規模空前的演習之前,七國集團外長曾警告“不要單方面用武力改變現狀”。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五在東京與來訪的佩洛西會面後也表示,在五枚導彈落入日本的專屬經濟區之後,中方進行導彈試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岸田文雄稱:“中方的行動將對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產生嚴重後果。”他提出,美國和日本應該緊密合作,應對中國的演習。

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官員、現任職於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日本問題專家約翰斯通(Chris Johnstone)告訴《金融時報》稱:“這是習近平基本上幫助在中國周圍創造他說他不想要的安全環境的又一個例子。”

華盛頓智庫、美國公共政策企業研究院的亞太防務問題專家賽爾斯(Eric Sayers)則表示,七國集團的聲明證明了拜登政府為在台灣問題上與盟國建立更統一的立場所做的“艱難外交工作”。他續稱:“北京想挑撥離間,嚇唬各國不要就台灣問題發表評論。在這裡顯然沒有發生。”

約翰斯通認為,日本的反應說明了中方作出了誤判。東京對佩洛西的這次訪問事前感到擔憂,部分原因是日方正試圖重新開始與北京接觸。拜登已經與習近平進行過五次電話會談,而岸田文雄與中方領導人僅有過一次溝通,是在岸田出任首相時的賀電。約翰斯通說,北京對佩洛西訪問的反應將“加強日本國內一直在上升的看法,即日本的安全與台灣的安全是相關的”。

報導指,澳大利亞在佩洛西訪台前也採取了低調的立場,但隨後對北京的反應發表了看法。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周五就台海緊張局勢發表聲明稱:“澳大利亞對中國向台灣海岸線附近海域發射彈道導彈深表關切。這些演習是不相稱的,是破壞穩定的。這對該地區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包括對我們的親密戰略夥伴日本。澳大利亞和該地區一樣,對這種不斷升級的軍事活動,特別是誤判的風險感到擔憂。我們敦促保持克制和緩和局勢。”

黃英賢的聲明稱:“建立一個和平而非衝突的地區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利益。澳大利亞不希望看到對台灣海峽兩岸現狀的任何單方面改變。澳大利亞兩黨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我們正在繼續非常密切地監測局勢,並且我們正在與盟友和夥伴溝通。”

黃英賢的聲明表示:“今天,我在金邊舉行的東亞峰會上與其他地區的外交部長一起向我的中國同行表達了澳大利亞的關切,我所在部門的官員也向中國政府重申了我們的關切。”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澳洲問題專家埃德爾(Charles Edel)說,台海緊張局勢發生在澳大利亞國內的關鍵時刻,那裡正在討論如若就台灣問題與中國發生衝突時澳洲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根據悉尼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民意調查顯示,75%的澳大利亞人認為,在未來20年內,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或非常有可能成為該國的軍事威脅,這一結果自2018年以來相比增加了三十個百分點。埃德爾說:“澳大利亞現在將更傾向於將其對台灣的安全政策與美國和日本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不過,報導提及,在亞洲沒有直接批評中方反應的美國盟友是韓國,這一點很明顯。韓國總統尹錫悅也是唯一沒有在佩洛西亞洲之行中當面會見她的外國首腦。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格林(Mike Green)指出,尹錫悅決定不與佩洛西會面以及東南亞國家的立場表明該地區存在一些“焦慮”。但他補充說,在日本,對佩洛西訪台之行的支持比一些人所說的要更高。

然而,格林強調,佩洛西計畫訪台的消息早先被《金融時報》披露後,拜登說美國軍方“不認為此行是個好主意”,這使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隨後的應對情況變得複雜。格林稱:“他(拜登)暴露了那種猶豫和分裂,這只會鼓勵北京試圖進一步分割美國政府。”

曾擔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的弗盧努瓦(Michèle Flournoy)分析指,雖然一些亞洲小國擔心被夾在中美中間,但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將“加強其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東盟10國外長周三就台海局勢發展發表了共同聲明。聲明表示:“東盟對國際和地區的動蕩感到擔憂,特別是與東盟地區相鄰的地區最近的發展,可能會破壞該地區的穩定,最終可能導致大國之間的誤判、嚴重對抗、公開衝突和不可預測的後果。”

聲明稱:“東盟呼籲保持最大限度的剋制,不要採取挑釁行動,並堅持《聯合國憲章》和《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中的原則。我們重申,東盟成員國支持各自的一個中國政策。”

聲明表示:“世界迫切需要所有領導人的智慧和責任,以維護多邊主義和夥伴關係、合作、和平共處和健康競爭,以實現我們的和平、穩定、安全以及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

聲明表示:“我們應該一起行動,東盟隨時準備發揮建設性作用,促進所有各方之間的和平對話,包括利用東盟領導的機制來緩和緊張局勢,以維護我們地區的和平、安全和發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