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女王葬禮- 未被邀請與有爭議的客人

發表時間:

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數百名政府元首以及皇室成員今天在倫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英國全國自9月8日女王辭世之後而進入的全國哀悼期也將就此告一段落。 由於威斯敏斯特教堂只能容納約2000人,因此除了女王的家屬親友之外,被邀請的客人的人數十分有限,包括國家元首在內,每個國家僅有一到兩人被邀請。葬禮的組辦,外交禮儀以及由此引發的厚此薄彼的爭議也是此次葬禮的一大看點。

女王的葬禮,2022年9月19日,
女王的葬禮,2022年9月19日, © REUTERS/John Sibley
廣告

首先我們來關注一下今天被邀請出席的王室成員與政府代表,日本成仁天皇和正子皇後將展開他們2019年登基以來的首次出國旅行。摩納哥親王阿爾伯特二世、他的妻子夏琳、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馬克西瑪王後和貝婭特麗克絲公主、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和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他的父親,2014年退位,現居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胡安-卡洛斯一世也都應邀出席。其他出席的王室成員還包括現在歐洲唯一在位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女皇。

今天參加葬禮儀式的政府首腦包括美國總統喬-拜登和他的妻子吉爾-拜登,拜登夫婦於周六晚間抵達倫敦,並被允許乘坐自己的轎車周日下午前往英國國會向陳放在威斯敏斯特大廳的女王的靈柩前致以敬意。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都被統一要求乘坐英國當局專門包租的公車前往英國國會。英國有媒體報道說,法國總統馬克龍曾經拒絕乘坐公車,不知最後如何安排。

出席葬禮的客人中不乏一些引發爭議的人物,法新社報道說,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就利用他此次被邀請出訪的機會,在巴西大使館官邸的陽台上發表了激烈的選舉演講。與倫敦關係緊張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因此將派代表出席葬禮。另一位引發爭議的是沙特王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BS),2018年記者沙特記者卡舒吉在沙特駐土耳其領事館被謀殺後,-薩勒曼一直被排擠在國際舞台之外,雖然美國與法國等國近期由於能源需求而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不過,據安排,沙特的另一位王子-穆罕默德-阿勒沙特王子將代表政府出席。

至於中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缺席,但派遣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葬禮。由於女王的靈柩被陳放在英國國會,英國有議員曾經試圖禁止中國代表團進入威斯敏斯特,以反對中國政府因英國議員批評中國人權而進行的制裁的行為。

不過,中方代表雖然受到攻擊,但依然在抗議聲中出席女王的葬禮,而北京的友好鄰邦俄羅斯卻成為此次葬禮的最耀眼的缺席者,俄羅斯同白俄羅斯,政變之後的緬甸以及處於內亂或者尚未走出戰爭的阿富汗,敘利亞與委內瑞拉均未收到出席女王葬禮儀式的邀請。而朝鮮,伊朗以及尼加拉瓜卻都收到了使館級代表出席的邀請。這對莫斯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羞辱,莫斯科方面譴責英國方面的上述決定是"極不道德的",甚至是 "褻瀆神明的"。尤其是女王的已故丈夫菲利普親王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直系後裔,是羅曼諾夫家族的血脈。

雖然普京此前曾經明確表示,將不會出席女王的葬禮,但他對莫斯科未被正式邀請卻似乎有些意外,而事實上,這在西方卻並沒有引發任何爭議,看來,美國總統拜登要使普京成為全世界不受歡迎的賤人的預言正在逐步兌現。

法國時事評論員,法國地緣政治專欄記者哈斯基就此評論說,今天在西方,無人能夠想象普京出現在女王的遺體前,尤其是在曾經被俄羅斯佔領的伊祖姆鎮挖掘出俄羅斯軍人殘酷鎮壓普通民眾的新證據之後。2019年普京曾經來到巴黎,出席紀念希拉克總統的紀念儀式,當時俄羅斯已經因吞併克里米亞而受到歐盟的制裁,但這與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造成的與西方之間的鴻溝不可同日而語。

被西方的拋棄以及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失利,使普京在他的盟友中失去了昔日的光環,在日前舉行的撒馬爾罕峰會上普京不得不公開承認理解中方在俄烏戰爭上的平衡立場。就連開戰以來避免譴責普京的印度總理莫迪也公開譴責今天已經不再是戰爭的年代。在聯合國日前舉行的允許烏克蘭總統在聯大大會上發表視頻演講的投票表決中,包括俄羅斯在內只有7個國家投了反對票,101個國家投了贊成票,19個國家投了棄權票。印度投了贊成票,中國則投了棄權票。很顯然,俄羅斯正在失去越來越多的國家的支持。下一步要看的是失道寡助的莫斯科將何以走出泥潭。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