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德國批准中資收購漢堡港計畫引發輿論反彈

發表時間: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在下周出訪北京之前批准了引發爭議的中資收購漢堡港部分股權計畫,引發德國以及歐洲輿論的反彈,漢堡大學的數十名漢學家聯署致函德國總理,呼籲充分考慮中資收購計畫的後果。

漢堡港一艘中國中遠集團的運輸船在卸貨,2018年7月 27 日。
漢堡港一艘中國中遠集團的運輸船在卸貨,2018年7月 27 日。 REUTERS - FABIAN BIMMER
廣告

德國政府10月26日批准了中國國有集團中遠公司對德國的HHLA公司漢堡港 Tollerort 集裝箱碼頭的股份出售給中國遠洋航運公司 COSCO的收購計畫,德國政府發言人與經濟部長再三強調,德國政府修改了原先的計畫,僅僅批准中方收購該公司24.9%的股權,而不是原先談判的35%,德國總理堅信,中資的參與並不會使德國陷入任何戰略依賴。德方強調中遠公司的參與純碎是財務上的參與,中方無權就 "戰略或人事決定 "進行談判。

漢堡是德國最大的商業港口,是僅次於鹿特丹(荷蘭)和安特衛普(比利時)的歐洲第三大港口。中遠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船東。在漢堡港經營三個集裝箱碼頭的物流和運輸公司HHLA強調,這項投資對於維持就業和加強漢堡港作為與亞洲的戰略貿易中心的作用非常重要。

據德國媒體報道,曾經擔任漢堡市長的肖爾茨一年前與中遠集團達成了併購協議,然而,該協議受到德國政府中六個部門的反對,反對者認為,時代已經改變。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盟應該更加重視對其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反對者認為德國正在重複過去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錯誤。

德國綠黨的聯邦議院議員安東-霍夫雷特(Anton Hofreiter)表示,雖然"出售24.9%比超過30%要好,但這個決定是錯誤的。“

漢堡港口集團股權出讓計畫不僅受到德國政界的批評,也引發德國輿論的強烈反彈,根據德國明鏡周刊10月26日公布的民調結果,81%的受訪者反對此一併購計畫。

數十名德國漢學家在漢堡大學亞非研究中心教授馮凱(Kai Vogelsang)的牽頭下向德國總理發表公開信,強調此一計畫所可能引發的地緣政治後果;公開信寫道: “這筆計畫中的交易是中國對其“海上絲綢之路”的一系列投資計畫的一部分:這些投資絕不是遵循純粹的經濟邏輯,而是受地緣政治驅動。中國系統地利用經濟影響力來擴大其政治權力,從較小的投資變成了對整個港口的徹底收購,例如在漢班托塔(斯里蘭卡)和比雷埃夫斯,經濟援助變成了政治影響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立陶宛的案例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領導層試圖讓歐洲盟友相互對抗內鬥。” (議報翻譯

公開信繼續寫道:“過去兩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制裁了“不順從”的國家,還制裁了批評中國侵犯人權的歐洲議員和學者;歐盟將中國認定為“系統性挑戰對手”,聯合國也譴責中國犯下了“危害人類罪”。中國領導人贊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並公開威脅要對台灣進行軍事入侵。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在中國的最新事態發展中顯得愈加真實。鑒於這一威脅,就應該禁止向中國國有公司出售德國關鍵基礎設施。我們要問,中共對台軍事入侵這種“最壞情況”是否已經在總理府得到充分考慮?”

公開信並不主張與中國“脫鉤”。 但是強調:“鑒於中國最近的政治事態發展,合作與交流不能再一切照舊,經濟利益不能凌駕於自由價值觀和安全利益之上。中國政府非常清楚如何捍衛自己的“核心利益”,他們永遠也不會同意類似的投資協議在本國發生,比如在上海港口。我們也不應該同意在漢堡港發生。”

該併購計畫也受到法國國內輿論的關注,德國總理此番拒絕愛麗舍宮的共同出訪北京的提議單身前往也增加了法國輿論有關法德關係陷入分歧的揣測。

法國歐洲議員拉斐爾·格魯克滋蔓就明確批評德國政府犯下了一個嚴重德錯誤,鑒於德國經濟的重要地位,德方的錯誤決定必將對歐盟整體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德國總理在習近平確定連任之後到訪北京就被輿論譴責為是向北京發出一個錯誤的信號,而肖爾茨在出訪之前批准漢堡港出讓計畫更被譴責為是無視俄烏戰爭的教訓!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