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放棄清零又一步 中國周二起下線“行程碼"

發表時間:

中國周一(12月12日)宣布用於追蹤、掌握個人到訪城市的“通信行程卡“,將於13日零時起下線,相關查詢軟件都將一併下架。 法新社說,這是中國走出清零政策的又一標誌。該公告出台時,中國的新冠感染數字似乎正面臨防疫放鬆後的爆炸性增張。

一張微信版行程碼截屏
一張微信版行程碼截屏 © 維基
廣告

通信行程卡官方公眾號12日零時發布的公告說,“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有關要求,12月13日零時起,正式下線通信行程卡服務。通信行程卡短信、網頁、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APP等查詢管道將同步下線”。

這個被稱為"旅行地圖"的應用程序,是中國國務院合作境內3大電信公司所推出的追蹤程序,由工信部推動開發,通過使用者手機所在地點的資料收集,記錄使用者所在城市;可以顯示使用者過去七天內所有到訪過的國家(地區)和停留超過4小時的城市。

通信行程卡使用目的在於疫情防控,一般為綠色顯示,如果顏色改變代表使用者去過中高風險地區,或是曾經接觸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

到周二午夜開始停用為止,該行程卡程序已經使用了兩年半多。

這一決定是在中國周三宣布突然大幅度放寬防疫措施之後做出的。世界報周一的一篇文章說,中國自2020年1月以來,新冠防疫始終基於三要素:測試、追蹤、隔離。上周三宣布的新措施已基本取消了全員核酸測試的要求,搭乘公共交通或出入住宅已不強制要求核酸。追蹤則是在周一這一行程碼下架的宣布後即將消失。至於隔離,政府已宣布停止大規模的封禁,並停止將檢測呈陽性的人集中隔離,改為呼籲病人盡量呆在家裡。正如上周廣州市標誌性的廣州塔上以燈光秀循環打出政府公益廣告所顯示的:“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觀察分析只能猜測北京為何如此迅速地放鬆防疫政策,原因可能涉及感染病例儘管嚴格封控仍然激增、經濟形勢的惡化以及民眾明確發出的不滿產生一定的作用等。但分析也擔心,嘗試過快重新開放,中國獲將付出冬季感染海嘯的高昂代價。

據中國衛生部周一報告,中國本土感染日增8626個新病例。官方統計數字在最近幾天急劇下降,但並沒有反映當前新冠感染的實際情況。法新社說,直到上周,大多數中國人都還不知道周圍有誰得了新冠,然而短短幾天間,人們突然周圍圈子裡都出現了感染病人,這種情況尤其是在北京更加明顯。北京由於疫情日益嚴重,市民擔心受感染多選擇居家,甚至出現了街頭反而出現比執行封控期間還冷清的景象。

中國最著名的防疫專家鍾南山周日表示,奧密克戎病毒變種正在中國 "迅速蔓延"。重申病毒致死率只有約0.1%,與流感相當。但同時強調 "迫切需要 "提高疫苗接種率,預測疫情會在2023年第二季度恢復正常。但並非所有專家都如此樂觀,自己也檢測陽性的北京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說,需要檢視公共衛生系統,並 "做好大多數人可能會被感染的淮備,即使不是很高,也有一定的死亡率,同時也存在變種變異和人們再次被感染的風險。”

在周三有關下線通訊行程卡的公告發布後,有網民在微博上感嘆“有點不敢信”、“終於等到這一天”、“再見!再也不見!”,有網民表示期待“下一個該是健康碼了吧”。報道指,行程碼用於全國範圍的跨省旅行跟蹤,但各省用於日常防疫的本地應用程序目前仍在繼續使用。

此外,也有網民質疑,這些在防疫名義下應用程序大量採集的民眾個人數據將如何處理。一位網民說  "我希望能有方法和手段來註銷和刪除這一切" ,法新社報道說,  目前仍不清楚這些數據是否會被保留或繼續收集。因為應用程序本身並不收集任何信息,只是在界面上顯示信息收集的結果。報道援引北京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數據分析人員Kenra Schaefer說,   "應用程序可能會消失,但數據仍然存在"。他在發推特中說,"這些數據會不會變成另一個追蹤系統?可以說,這已經有了。因為這些相同的數據集已經被用於大量的應用,其中許多是對社會有益的,但也有一些是用於大規模監控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