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法國政府印太戰略模稜兩可受到質疑

發表時間:

就在法國政府出台有關法國海外領土的軍事規畫新路線圖的前夕,法國參議院上周批准通過了一份有關法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的調查研究報告,報告的撰寫者是法國右翼共和黨參議員Cédric Perrin(共和黨)和社會黨參議員Rachid Temal(社會主義黨)擔心,他們經過一年來的調查認為在地區形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在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下,法國在地區戰略缺乏可信度。

xxx
xxx © RFI
廣告

首先,印太地區作為一個地緣政治概念是由美國最早提出,對法國來說,法國在印太地區的地理範圍,是從法屬波利尼西亞延伸到留尼汪島,從新喀里多尼亞到東非海岸。法國在這個地區有160萬公民,分布在七個地區、省和社區。除了這些領土,還必須加上1100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海洋區域。然而,參議院的報告指出,雖然該地區的總體軍事存在約為8000人,但這些部隊非常分散,由五個不同的指揮區控制。

此外,法國除了在吉布提和阿聯酋擁有永久性的戰鬥機並作為海軍的定期停靠點外,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其他機構各自只有三到五艘的艦艇、兩到五架偵察機和兩到四架直升機。而且這些設備大多已經十分陳舊。而且,由於覆蓋地理面積廣闊,一旦發現情況,法國的艦隊難以迅速作出回應。

其次,在外交與軍事部署上,參議院的報告指出,儘管自2018年以來,法國在地區的外交活動日益活躍,並且在2020年任命了一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大使,法國的空軍和海軍在當地執行任務的頻率也成倍增加,例如,2021年史無前例法國的一艘核潛艇在地區行使。

雖然這一切都 "值得稱讚",但報告對法國的策略提出了批評,尤其是對法國選擇的作為平衡中美之間對抗的第三條道路的地區外交路線提出了質疑,還特別對中國在這個 "世界新中心 "日益增長的作用提出了警告。

報告作者特彆強調地區的戰略重要性,"中國、印度和東盟等世界經濟新極點的出現和加強,以及這一領域的貿易增長",以及 "對全球增長至關重要的原材料(半導體、電子芯片、電瓶、國防工業、計算機和電話)的集中,以及由此產生的競爭國之間的影響力之爭"。所有這些都是在中國和美國之間 "軍事競爭 "的背景下發生的。

在中國和美國成倍增加演習和增加軍事存在的地區,參議員們認為,"所有軍隊都應該加強對印度-太平洋地區各種合作演習的參與,除了最近的部署外,還應該開展具有高度戰略能見度的活動:如導彈發射演習、海底和海底電纜演習、聯繫主權部隊基地。

在這個意義上,參議員們贊同2022年2月莫妮卡-米歇爾-布拉薩和勞倫斯-特拉斯圖爾-伊斯納特在擔任議員期間提出的意見,他們在一份關於印度-太平洋地區防務問題的報告中已經指出了 法國的軍事資源與中國的力量增長速度之間的差異"。

報告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專門討論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作用:"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由這一政策推動的,這也有利於中國的領土發展。作者指出:"首先,中國在經濟增長、外彙儲備和對美國債務的所有權方面有足夠的手段,可以實施或宣布與它所宣稱的野心相當的決策。

他們認為,有必要 "面對中國在中共二十大上確認的新的霸權主義意志,重申強有力的現實立場",將中國定位為一個 "越來越自信的系統性對手"。作者對這一領域的主權問題非常敏感,在資源問題上,報告堅持認為,"鋰和稀土對世界經濟來說可能變得比石油和天然氣更重要"。這是 "新喀里多尼亞的主要問題,它擁有世界上20%的鎳儲量",對生產鋰電池至關重要,但是,目前這個市場主要由中國人主導。

在外交方面,Cédric Perrin和Rachid Temal也建議重申 "法國對中國的強大和現實的立場"。他們驚訝地注意到,"對印度-太平洋的不同概念並不直接涉及中國"。 他們還質疑法國宣稱自己是一個平衡國的立場。

報告指出,法國打算與特定地緣戰略領域的任何國家保持對話的能力,這與法國作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相一致。 但這種平衡的 "第三條道路 "恰恰被中國在該地區表現出來的野心所削弱,以至於這種行為有時會被視為 "對一些夥伴產生反作用,因為這可能導致他們認為法國的立場模稜兩可,最重要的是,類似的平衡美中勢力的野心與法國的實際重量並不相符。

因此,參議員們建議恢復堅定的外交,鑒於中國要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的願望與規畫,法國必須重申自己堅定與務實的立場'。

下一步值得關注的是,參議院的這份呼籲法國在印太地區重新定位的報告是否會獲得法國政府足夠的重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