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世衛大會之門再次對台灣關閉

發表時間: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自21至30日在日內瓦召開,世衛大會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高決策機構,今年時值全球剛脫離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危機,公共衛生新治理框架的討論受到關注。世衛組織秘書長表示,目前前正在談判的一項關於大流行病的新協議必須是一項 "歷史性協議",標誌着Covid-19危機之後全球健康的巨大變化。

世衛組織標識
世衛組織標識 AP - Martial Trezzina
廣告

但是和過去幾年一樣,政治議題與公共健康如影相隨,尤其是台灣是否能夠參加大會,是否以觀察員身份出席大會再次成為場內場外,甚至是地緣政治較量的一個焦點。

2對2辯論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周一22號上午大會討論各項臨時動議是否列入議程討論,其中包括友邦提案要求讓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大會。在中國與巴基斯坦對上台灣友邦斯威士蘭與馬紹爾群島的22出席代表辯論後,此動議案未被排入本屆大會議程。

中央社發自日內瓦報道,台灣參與案由正反雙方各2位代表辯論。首先發言的中國常駐日內瓦大使陳旭表示,中國堅持拒絕將台灣參與案納入議程,並強調世上只有一個中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所有的中國領土,台灣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還說,民進黨“真正的理由是想在國際上創造兩個中國”。巴基斯坦駐日內瓦副代表馬帝(Z. Mehdi)發言幾乎重述中國代表所言,表達支持中國立場,認同中國對維護主權完整的努力。

台灣邦交國斯威士蘭衛生部長恩蔻希強調WHA致力於疫情後的規範討論,不應排除任何人,尤其是台灣2300萬人成功團結克服疫情,為世界立下典範。另一友邦、馬紹爾群島代表也為台灣辯護,表示會員國應尊重世衛組織WHO憲章,包括所有人不分種族、宗教和社會經濟條件而受歧視,台灣人民也有此權利。

最後,大會主席宣布,依總務委員會提出的建議,決定不將“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大會”一案納入本年度世衛大會議程。

台灣:這將對全球健康構成威脅

台灣衛福部長薛瑞元周日已經在日內瓦表示,在中國的壓力下,台灣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這對全球健康構成威脅。這位部長強調,台灣的邊緣化阻礙了快速有效的信息共享,而這正是預防新出現的傳染病或有效應對下一次大流行威脅所需要的。他說擔心台灣會成為下一個大流行病的漏洞,"而這將對 "整個世界產生可怕的影響"

法新社指出,國際社會多次呼籲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大會,特別是自從新冠大流行病突出了全球合作控制傳染病的必要性。

除了友邦,力挺台灣參加世衛大會的還有美國和歐洲多個機構,協會和政治領導人,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召開之前,華盛頓警告說,台灣被排除在外會產生負面影響。美台官員上個月在華盛頓就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舉行工作組會議,美國國務院在會後發出的聲明中說,協助台灣參加世衛大會是雙方的近程目標之一。美國駐日內瓦外交使團周六在一條推文中說:"當我們繼續面對全球健康的新威脅時,台灣被排除在第七十六屆世界衛生大會這個卓越的全球衛生論壇之外,破壞了由世衛組織領導的公共衛生領域的包容性全球合作。

但中國方面警告說:"任何打 "台灣牌 "以遏制中國的企圖都不會得逞。中國外交部則在過去幾天的推特中重申,反對讓台灣作為觀察員加入世界衛生大會的努力,稱其 "實際上是在擴大'台獨'的國際空間"

世衛組織的矛盾之處

法國國際關係問題專家文森特-羅萊《世界報》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了世衛組織的矛盾之處,因為該組織一方面提倡 "人人享有健康",另一方面卻將一個可以在全球衛生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排除在外。他認為,將台灣排除在外讓人質疑該組織相對於中國的獨立。這位專家認為,對於一個以技術性和非政治性自居的國際組織來說,人們可能期望它在與台灣互動的方式上有更多的自主權,效仿其他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或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它們毫不猶豫地將台灣作為正式成員,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並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據台灣行政院,作為世衛組織創始會員,台灣自1972年失去會員席位後即無法參與該組織。自1997年起,台灣政府正式推動參與WHO案,經多年努力,世衛組織從2009年起,讓台灣連續八年受邀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衛大會。但蔡英文政府執政後,台灣自2017年起未能獲邀與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