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高格孚教授:中共真的要收復台灣?

發表時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中國的訪問進入最後一天,在布林肯抵達北京在接待規格上受到冷遇,在中方屢屢做出強硬表態之後,中國官方新華社6月19日又突然宣布,中國主席習近平決定會見到訪的布林肯,這對許多觀察人士來說,都是一個十分積極的信號。不過,對法國漢學家,台灣問題研究專家,里昂政治學院政治學副教授高格孚教授來說(Stéphane Corcuff),習近平是否會見布林肯其實並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因為他認為中國在中美交鋒的核心問題上,也就是台灣問題上不會做出任何讓步,即使做出讓步,也不會由於外交因素,而是在於軍事實力,他就布林肯出訪北京的目的以及訪問可能產生的後果接受了法廣的採訪。

美國國務卿 Antony Blinken 與中國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 2023年6月1*9日。
美國國務卿 Antony Blinken 與中國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 2023年6月1*9日。 AP - Leah Millis
廣告

法廣:首先就布林肯這次訪問北京的目的,美國之所以反覆尋求要同中國溝通的原因是什麼?

高格孚教授:我覺得布林肯此次訪華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中美兩國之間發生直接的衝突,那麼,除了經濟,科技等會面的議題之外,唯一可以使兩國關係如此緊張的原因就是台灣問題,所以,我認為他此番去北京的目的就是要討論台灣問題,討論如何才能夠避免雙方之間產生直接的衝突。但是,問題是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實在是南轅北轍,相距太遠。我認為美國的目的是要避免戰爭的發生,因為美國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戰爭會延續很長時間,而且還不一定會贏,所以,我認為美國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戰爭,要維持現狀。至於中國,如果中國官方表面上所說的台灣的問題是他們的核心利益的話,他們會讓人感覺為了收復台灣他們會做出一切努力,不會做出任何妥協;倘若如此,那麼,美國要求維持現狀的要求恐怕很難被中國接受,雙方恐怕就很難進行交流。

法廣:既然如此,那麼,中美雙方怎麼樣才能夠避免因台灣問題發生軍事衝突呢?

高格孚教授:我覺得美國外交可以做的就是進一步讓中國意識到一場台灣戰爭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讓他們意識到戰爭所可能導致地經濟,社會以及政治的不穩定。因為,雖然,中國政府總是說一定要收復台灣,但是,如果因為收復台灣而導致政權的不穩定,甚至會被推翻,那麼,北京是否還會堅持一定要收復台灣,這是一個問題!其實我們並不知道共產黨的真正目的是否是要收復台灣!這個問題很複雜,可能在幾分鐘內要說清楚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都知道,中國共和黨總是說一定要收復台灣,但是,因為共產黨最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是一黨專制,讓共產黨可以永遠統治中國,如果他們覺得收復台灣可能會使他們失去政權,或許他們會認為沒有必要為此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或許他們也不會堅持。當然,他們不會對外做出公開的聲明,對外他們還會堅持說要為收復台灣做準備。再就是,地緣政治形勢在不斷演變,今天雖然中國處境非常不利,但是,或許美國選舉之後,情況會發生改變。

法廣:這就是為什麼有評論說北京很可能在2025年對台灣發動攻擊,您也這麼看嗎?

高格孚教授:是,其實很多人都這麼說,但是,據我觀察,最早提出這種說法也就是20242025年有開戰的窗戶的是中國國防部長,這麼說的原因當然與台灣與美國選舉有關。不過,哪有計畫做出攻擊的人自己說準備什麼時候發動攻擊的!這很明顯是在觀察外界的反應,看台灣,美國,以及他們的同盟國會有什麼反應。其實,這同選舉結果沒有什麼重大的關係,最重要的是中美台三方之間的軍事力量的平衡問題。美國倘若要避免爆發戰爭,就必須儘快在軍事上武裝台灣,向台灣提供武器以及軍事培訓,這樣才能夠打消北京攻打台灣的意圖。

法廣:您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一個可能和平改變台灣現狀的理想的方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等十多個世界重量級的國家同時宣布承認台灣作為獨立的中華民國的地位,當然,這種想法帶有理想主義色彩,您覺得在什麼樣的前提下這種可能的條件才會成熟呢?

高格孚教授:當然,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這是一個帶有烏托邦色彩的設想,而且,就今天而言,倘若發生,中國很可能會因此而發動一次戰爭。但是,倘若因為種種原因戰爭真的爆發,那麼,台灣作為獨立的國家獲得承認的問題就會被提出。說實話,台灣今天在國際上沒有合法地位這無論從國際法的角度還是從別的角度來看,都是十分荒唐的。什麼叫實際獨立,但在法律上不成立!台灣具有所有主權國家所必須的特徵但卻不是主權國家。簡而言之,1949之後,台灣一直是一個主權國家,問題是今天我們不再將台灣當作一個主權國家,不在外交上承認台灣,並不意味着台灣就不存在,因此,其實從技術層面來講應該可以承認台灣,因為這是一個事實,但是,要說服世界各國的領導人真正意識這一點,必須做出巨大的工作!

非常感謝法國漢學家,台灣問題研究專家,里昂政治學院政治學副教授高格孚教授接受法廣的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