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經濟糟糕數據接二連三引發全球關注

發表時間: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去年雖然終於解除了新冠清零政策帶來的全面封鎖,但國際市場一度期待的經濟復蘇顯然只在今年年初曇花一現。幾個月來中國統計數字一再顯示出經濟疲軟。儘管外界對一向注重報喜不報憂的中國官方數字總是抱持懷疑,但這些官方數字也一再低於外界預期。而且持續兩年的恆大地產危機尚無解決方案,另一個房地產業巨頭碧桂園又開始爆雷。疫情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顯然復蘇乏力,但房地產業危機是否會波及銀行系統,並外溢影響到艱難起步復蘇的全球經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中國房地產業危機仍在繼續。恆大集團債務危機未解,碧桂園集團又爆出2023年上半年可能虧損450億至550億元人民幣的消息。
中國房地產業危機仍在繼續。恆大集團債務危機未解,碧桂園集團又爆出2023年上半年可能虧損450億至550億元人民幣的消息。 REUTERS - TINGSHU WANG
廣告

的確,中國政府於去年年底突然解除新冠清零政策後,中國經濟在今年首季曾顯示強力反彈。不過,這種反彈未能持久,接踵而來的是一再低於市場觀察人士預估的糟糕數字。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中旬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只同比增長6.3%,遠低於彭博通訊社採訪多名分析人士得出的增長7.1%的預估。而這個幾乎可以令西方經濟羨慕的數字如果與2023年第一季度的增長數字相比,增幅則只有0.4%。而此時中國的青年失業人口已經在6月時超過21%,也就是說每五個16-24歲年輕人中,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

8月15日,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新一波統計數字,未能帶來任何可以鼓舞人心的信號。今年7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業同比增長只有2.5%。且不說去年同期,中國經濟還未走出新冠清零政策,全國各地不斷封城防疫,經濟增長幾乎處於停滯,這個2.5個百分點的對比基礎已經很低,而且,這2.5%的增幅也低於此前彭博通訊社諮詢許多分析人士得出的增長3.1%的預期。

中國消費難以啟動的另一個跡象,就是居民貸款總額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至於失業率,中國統計局8月15日宣布,7月全國城鎮失業率整體上升至5.3%,但自8月開始暫停公布16—24歲等分年齡段調查失業率數據!

與此同時,連日來,另一個中國地產業巨頭碧桂園又出現財務危機,碧桂園先是公布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人民幣450億至550億元,隨後又宣布旗下公司在在大陸上市的160億債券停牌。有專家估計,碧桂園債務違約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一個月以前,已經持續兩年陷入債務危機的恆大集團於7月中旬宣布,最近兩年兩年凈虧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高達2.4萬億!

房地產業以及與此相關的產業在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幾乎達到30%。兩大房地產業先後出現天文數字的虧損,正牽動整個房地產業景氣低迷,對整體經濟衝擊力可想而知。台灣中央社15日引述中國分析人士指出,碧桂園的債務困境可能會帶來連鎖本應,波及範圍可能達數百座城市,並進一步導致各地方政府、銀行、債權人和購房者等等,受到不同程度牽連,負面效應可能也會擴散至房地產產業鏈上下游的五六十個產業……的確,從8月15日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今年7月,工業生產同比增長3.7%,低於6月時的4.4%增幅。

房地產業險象叢生之際,金融業似乎也傳出不好的信號。中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植企業集團旗下的中融信託上周末被證實有金額近1億元的信託產品未及時兌付。彭博社8月14日引述知情人透露,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已經成立工作組,對中融信託的債務和風險進行評估……這一消息從側面反映出危機之嚴重。這使得外界觀察人士開始擔心中國房地產業的危機是否正波及金融業,並進而重演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當時,美國的次貸危機也是由房地產業的債務危機開始。

15日,中國人民銀行出人意料地推出新的降息措施,即日起下調中期借貸利息15個基點,降為2.50%。這是三個月來,中國央行第二次出手降息措施,而且降幅比前一次更大。但業內人士估計,央行也許希望藉此增加銀行系統流動性,但對刺激經濟增長恐怕效果有限。日本商業銀行瑞穗銀行戰略分析師 Ken Cheung則向路透社表示,央行這項措施有可能推動人民幣繼續貶值到一美元對73元人民幣。據台灣中央社報道,15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彙率確實跌破7.3元關卡。 而由於此時,不僅美元持續堅挺,而且美國正因為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而一再升息。人民幣一再貶值,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資產外流。

事實上,在國內房地產業危機之外,中國經濟的重要火車頭出口貿易也因為國際市場需求疲軟而大幅跌落。再加上中美全面競爭中的經濟脫鉤努力遠超出中美雙邊貿易的外溢效應,中國國內不斷惡化的投資環境,都令不少國際投資轉而觀望,外國對華直接投資已經跌至最近20年來最低水平。而國內,經濟復蘇疲軟、房地產業危機、失業率尤其是青年人失業率高企,所有這些都難以令國民放手消費……

許多觀察人士認為,此波中國經濟下行,單靠央行降息無法逆轉形勢,需要拿出大手筆的經濟振興方案。2009年,正處於經濟上升階段的中國的確曾出手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計畫,穩住當時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也為中國後來的產能過剩,乃至如今的房地產業危機埋下伏筆。如今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支柱產業房地產又危機連連。政府是不願出手,還是無力出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