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歐盟貿專:中國 "商業環境更政治化" 缺乏透明,但不脫鉤

發表時間:

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在歐盟制定的中國是"合作夥伴、競爭對手和系統性競爭對手"的大框架下如何平衡與北京的貿易關係困擾歐盟領導人。 歐盟強調堅持不脫鉤,但如何必須解決與中國巨額貿易4000 億歐元逆差也是難以逃脫的難題。目前又面臨中國"商業環境更加政治化",相關立法缺乏透明度等問題都導致"許多歐洲公司正在質疑自己在中國的地位"的新難題。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瓦爾蒂斯-東布羅夫斯基斯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瓦爾蒂斯-東布羅夫斯基斯 AFP - MIGUEL RIOPA
廣告

歐中最近高層頻繁接觸,在歐盟委員會數字事務負責人薇拉-尤洛娃上周訪華後,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歐盟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上周六抵達中國,參加為期四天的中國-歐盟(EU)經貿對話。周末在上海出席商業論壇之後,他此行主要行程是是參加周一在北京舉行的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

去風險 不脫鉤

歐盟和中國試圖通過高層對話緩解雙方在俄烏戰爭和中國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等問題上的緊張關係。歐盟此前啟動對中國出口歐洲的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引發北京大憤怒,譴責這一 "保護主義 "措施將 "對經濟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東布羅夫斯基斯在上海的論壇上發言時指出,歐盟無意尋求與中國脫鉤,但是當歐盟的開放被人濫用的時候,歐盟也需要保護自己。顯然,不脫鉤,但要保護自己,這是歐盟與中國貿易關係的主線。中歐貿易去年達到創紀錄的水平自然不能脫鉤。但是東布羅夫斯基斯也認為雙邊貿易“非常不平衡”,因為歐盟的貿易逆差將近4000億歐元。歐盟認為,其對華貿易之所以出現4000億歐元的逆差部分原因是中國市場對歐洲公司實施的限制。歐盟駐華大使庹堯誨(Jorge Toledo)上周四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會議上抱怨說,市場准入方面“上千”障礙導致貿易逆差飆升到“人類歷史的最高水平”。

東布羅夫斯基斯說,歐洲也對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貿易有承諾。而且‘公平’是一個關鍵詞。”但他強調“當遇到開放被人濫用的時候,歐盟也需要保護自己。”如何保護,他指出,“這意味着我們對一些為數不多的戰略產品的戰略依賴需要最小化,”不過他強調,歐盟經濟戰略聚焦於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立法缺乏清晰度和透明度

東布羅夫斯基斯周一在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舉行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前,在北京面對著名的清華大學學生髮表的演講中直言不諱,稱   "由於 "商業環境更加政治化","許多歐洲公司正在質疑自己在中國的地位"。這導致了透明度降低、獲得公共合同的機會不平等、安全標準和要求方面的歧視以及數據本地化和傳輸方面的要求"。他列舉了中國最近通過的國家安全法,他強調"新的《對外關係法》和新版《反間諜法》令我們的企業界深感憂慮",因為 "它們的模糊性為解釋留下了太多的空間"。

東布羅夫斯基斯在致辭時指出,中國面臨“宏觀經濟調整的一個極富挑戰的過程”,但他強調北京必須擴大外國廠商的市場准入,並且為公平貿易關係維護一個穩定的營商環境。

在上周訪問北京期間,歐盟委員會數字事務負責人薇拉-尤洛娃(Vera Jourova)也呼籲提高地方法規的 "清晰度"。

 歐盟商會最近發布的年度報告也得出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結論,稱中國的商業環境 "日益模糊","不明確 "的法規使企業面臨更大的 "風險"。據該商會稱,在這種情況下,11% 的受訪歐洲公司將目前的投資撤出了中國。

但在批評商業環境惡化的同時,東布羅夫斯基斯保證,中國仍然是一個對歐洲公司有吸引力的投資地。他指出   "歐盟和中國都從對世界的開放中受益匪淺",這就是為什麼他將繼續捍衛開放,將其作為一項長期的制勝戰略的原因。但歐洲公司現在 "在想,在過去幾十年裡,許多人認為是'雙贏'的關係,在未來幾年裡是否會變成'雙輸'的動態關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周一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說:中國將繼續 "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他補充說:"我們將繼續為在中國合法經營的全球企業提供一個以市場為導向、守法的國際化商業環境。他說,  "中國不是(這些公司的)風險來源,而是防範和化解風險的堅定力量"。

反補貼調查

東布羅夫斯基斯此次計畫訪華四天,除了出席在上海舉行的商業論壇外,主要是參加周一在北京舉行的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歐盟和中國試圖通過高層對話緩解雙方在俄烏戰爭和中國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等問題上的緊張關係。包括對中國出口歐洲的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

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周六強調,在汽車工業槍戰的背後,歐洲希望避免致命衝突,並與其最大的貿易夥伴 "保持對話"。但布魯塞爾也打算保護其汽車工業免受大量廉價中國進口產品的衝擊。歐盟可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徵稅,稅率高於目前的 10%。但目前還不能確定歐盟是否有興趣這樣做。而且,收集證據的工作將十分複雜。對德國汽車研究中心(CAR)的專家費迪南德-杜登霍夫爾(Ferdinand Dudenhöffer)而言,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成功並非保護主義措施的結果,而是 "長期 ""政策的結果:中國在汽油和柴油發動機領域遠遠落後,卻很早就投資於電池領域,並通過確保對原材料供應鏈的控製成為該領域的世界冠軍。在光伏電池板市場上,歐洲曾慘敗於中國政府之手。在實施反傾銷措施後,歐洲於 2018 年撤銷了這些措施,將市場完全拱手讓給了中國競爭對手。

與俄羅斯關係有損中國形象

東布羅夫斯基斯還呼籲北京反對俄羅斯“將食品武器化的策略”,並運用其影響力促使俄羅斯重回莫斯科今年七月宣布退出的黑海運糧協議。在周一的講話中還就另一個有損中國形象的問題向中國發出警告:烏克蘭衝突。  他警告說,北京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入侵 "損害了中國的形象"。"這種立場 "不僅損害了中國在歐洲消費者眼中的形象,也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形象"。

他強調說,"領土完整一直是中國在國際外交中的重要原則","中國一直主張每個國家都應自由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  "因此,我們很難理解中國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問題上的立場,因為這違反了中國的基本原則"。

中國和俄羅斯認為自己是戰略盟友,兩國經常稱讚他們的 "無限 "夥伴關係以及經濟和軍事合作。  自 2022 年 2 月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以來,兩國關係更加密切,而中國拒絕譴責這次入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3 月訪問了俄羅斯,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於 10 月訪問中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