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一帶一路十周年:投資巨大而收益堪憂

發表時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17日在北京舉行第三次高峰論壇,慶祝這項倡議十周年。根據中國官方的公布的消息,有全球130多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派代表與會。中國政府以及官方媒體圍繞這次峰會展開大規模宣傳攻勢,盛讚這個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海外投資合作倡議對世界,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做出的貢獻。但其實十年之後,“一帶一路“何去何從的問題已經浮上水面。不僅中國自2018年起就已經開始縮減相關的投資規模,而且,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在這一框架下大興土木而債務累累,”一帶一路“更有了”債務陷阱“的嫌疑。而此時中國國內經濟也正在重重困難中徘徊,是否仍有能力支持大規模海外工程以及承擔起貸款無法收回的壓力也被畫上了問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10月18日在北京“一帶一路”第三次國際合作論壇上發表講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10月18日在北京“一帶一路”第三次國際合作論壇上發表講話。 AP - Louise Delmotte
廣告

應該說,十年間,中國的內外形勢都發生巨大變化。十年前, “一帶一路“倡議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前任鼓勵企業走出去和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延續。當時,增長開始放緩的中國經濟又面對產能過剩的壓力,而西藏、新疆也先後發生嚴重衝突,凸顯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民族矛盾愈發尖銳。但這項最初以經濟目標和區域合作為主導的倡議,很快就成為習近平任下的一項不計經濟效益的政治工程,被稱作是其大國戰略的組成部分,也就在一系列的造神宣傳中變成了一項包羅萬象的”世紀工程“,更被賦予了打造習近平提出的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使命。於是,許多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就已經啟動的項目也貼上了”一帶一路“標籤。

具體而言,原本希望借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陸路和水路互聯互通的所謂硬聯通目標,如今則展現出要在各個領域實現,從健康到數字技術,從貿易到標準制定,從司法建制到人員和文化交流等全方位的所謂“軟聯通“的雄心。根據官方數據,十年後的今天,已經有15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拉動了上萬億美元投資。其規模之大,涉及範圍之廣,都令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懷疑這些建設項目實際上是習近平政權近年來挑戰西方價值,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工具。

應該說,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在事實上回應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求。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一份專家報告承認,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為南部國家提供了新的資源,有利於經濟增長。世界銀行報告也認為,有些中國基建項目“明顯“改善了有些國家的貿易和投資環境,以及居民生活水平。

但無可置疑的也是這些大興土木工程加重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壓力,尤其是在非洲大陸。事實上,中國在很多國家開展“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更多的是依賴貸款,也就是相關國家向中國國有銀行借貸難以從國際金融機構借到的款項,開展基建項目。法國智庫“亞洲中心” 青年研究員Clément Durif先生不久前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大批貸款。2019年時,中國貸款占非洲國家雙邊債務的50%!而相比之下,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則要少得多,大約只有400億美元的存量。

再加上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跌落對非洲經濟的影響,以及新冠疫情的衝擊,近20個“一帶一路“參與國都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亞洲地區也不例外。斯里蘭卡是最早因為無法償還中國貸款而不得不將中國承建的漢班托塔港租讓給一家中國企業99年的國家。中國政府雖然一再否認“一帶一路”項目有“債務陷阱”問題,但近年來也不得不撥出款項,向越來越多的國家提出債務緩衝方案。法新社17日發自上海的報道引述中國官方數據指出,僅是國有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借貸款項就超過2800億歐元。

“一帶一路“項目雖然可以誇口有150多個國家參與,但卻難說是多邊合作平台,它更是一個中國與不同參與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構建起來的平台。而”一帶一路“項目以政府間談判為途徑,不經商務招標,也常常沒有名副其實的投資效益評估。儘管”一帶一路“近年來也開展所謂的綠色合作,但相關項目常常因缺少環境影響評估而引發當地環保組織和居民的抗議。

中國慶祝“一帶一路“十周年之際,經濟全球化正逐漸碎片化,重新洗牌中的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也推動美國以及歐盟相繼推出自己的援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希望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另一個發展選項。而與西方世界關係日漸緊張的中國,此時國內經濟也困難重重。新冠疫情的三年閉關鎖國措施不僅重創經濟生活,也令地方政府負債越發沉重,國內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國外市場需求也呈現疲軟:“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如何能避免海外爛尾工程和耗資大而效益低的”白象工程“,走向如官方所願的”高質量發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