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制下,不會允許資本有機會成為另外一個權力來源

發表時間:

近期以來,北京有關當局高調整頓金融、電商和教育等多家大型民營產業,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議題的分析評論。 

圖為金融時報刊登的中國經濟照片
圖為金融時報刊登的中國經濟照片 網絡照片
廣告

台灣《旺報》的社論稱:“中國大陸最近雷厲風行整頓金融、電商和教育產業,由於事出突然,未經過社會溝通過程,而且出手嚴厲,造成美國、香港與大陸股市重挫”。“如果回頭檢視中國經濟發展的本質,可以發現,即便市場經濟已徹底融入人民生活之中,背後最高指導原則還是社會主義。這也是為何這40多年來的經濟改革會被冠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名稱,社會主義在前,市場經濟在後。一路走來,大陸就是在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這個天秤中擺盪,抓取平衡點。只是,在經濟改革已然取得豐碩成果之際,諸多市場經濟亂象隨之而生,不管是網絡巨獸造成的壟斷行為,還是資本無序擴張導致的社會不公現象,都是北京無法接受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加強監管就成為不得不的選擇,連帶也讓社會主義光環更為凸顯。”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習近平當局接連向阿里、螞蟻、滴滴和騰訊出手,大家都在問為什麼?表面看,監管局已明說是反壟斷,但背後更重要原因,是習近平中央要牢牢抓住科技公司控制權,確保一切由黨指揮,不能失控,對黨和政權造成威脅。騰訊已發展為龐然大物,它在香港上市市值達6560億美元,擁有的微信2020年第一季用戶達12.02億個,無論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都極大,搜集的用戶數據更被中共視為國安重要信息,必須嚴予控制監管。”“中共為了加強控制,可謂不惜一切代價。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未來十年,即近2030年時,中國因鎮壓科技公司將受到45兆美元的經濟損失。”“大西洋理事會的報告指出,習近平在政治控制和經濟實效之間選擇了前者,反映他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犧牲最重要的經濟成長,以換取政治控制。” 

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早點”專欄署名韓詠紅的評論稱:“螞蟻集團上市計畫去年11月被突然叫停後,12月11日中共政治局部署今年的經濟工作時,提出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許多人就預見到科技企業與平台公司將被整頓,如今他們發現自己的想象力還是不夠,除了高調的馬雲、電商等,在線教育培訓機構、赴美上市企業、校外培訓行業,原來都是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打擊對象。”“凡此種種,讓人感覺這已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或學生學習負擔的問題,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資本的天然戒心仍在。”“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制下,中國要充分利用資本和市場機制去刺激和提高生產力,但不會允許資本有機會成為另外一個權力來源,一旦發現這個情況就會動用國家權力約束與規管之。”“中國這股監管風波相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當局也會掌握節奏,避免市場過度震蕩。同時,資本也又一次看到中國仍是社會主義國家,自己在中國的位置是從屬於國家意志與國家權力,不可能與之平起平坐,更不可構成挑戰。”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