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走進法蘭西

難逃衰落厄運的法國共產黨

發表時間:

廣告

曾在法國政壇起到過舉足輕重作用的法國共產黨正在步入衰落。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該黨成員中越來越多的骨幹力量及民選代表紛紛選擇離開,更為這一在政治生活中日顯慘淡的政黨前景蒙上陰影。在今年三月舉行的地方選舉之後,塞納-聖-德尼省議員帕特里克-布拉烏埃塞克,經過長時間的慎重考慮,宣布放棄他為之奮鬥了三十八年的法國共產黨。另有一連串的法共積極分子, 隨着這位資深人士一道離開。其中有:塞納-聖德尼省的國會議員-皮埃爾-拉波爾特、上塞納省議員-雅克琳娜-佛萊斯、南戴爾市市長帕特利克-雅利、巴黎市副市長皮埃爾-曼薩、瓦爾-馬納省下屬市-舍維利-拉綠市長帕特利克¬-埃爾維等等,等等。這些退出法共的人士,很多人選擇了加入其他黨派,如:歐洲生態。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他們退出法共的目的,不是為了加盟其他政黨,而是對法共失去了希望。他們並沒有看到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所希望的黨內變革。

面對這一大規模地退黨潮流,法國共產黨高層表現出十分的無奈。法共的第二號人物皮埃爾-羅朗呼籲退黨人士收回他們的決定,重新返回。法共另外一位重量級人物則毫不掩飾其失望之情指出:對一個政黨而言,許多黨員選擇退出,是一件令人感到憂慮的事情,尤其是在這些人中,不乏骨幹精英。
距法共年度會議的召開不足兩個月之際,眾多的黨內成員不顧該黨面臨推出新的領導人以應對2012年總統大選的現實,毅然選擇離去,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再次削弱了法共的力量。與2004年相比,法國共產黨內的民選代表人數銳減了兩倍之多!法共領導層對這種日益衰落的局面感到十分的惋惜。

法國共產黨創建於1920年。曾經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法國左派中最大的政黨,甚至曾為全國第一大黨。二次大戰剛剛結束至1981年,法共在選舉中的支持率始終維持在20%左右。
1981年,法國左派聯盟在大選中奪魁,社會黨的密特朗當選總統,這是第五共和成立以來,左派首次執政。競選中,法共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喬治•馬歇僅得到15%的選票,這是法共在大選中的得票率第一次出現如此嚴重的下滑。儘管法共在大選結束後參加政府,記錄了該黨歷史上第二次在內閣中的出現。三年後,在1984年的歐洲選舉中,法共的得票率再次大幅下滑,僅為11%。面對這一嚴峻局勢,法共決定退出政府。在1995年至2002年這段期間,法共經歷了法共歷史上一段比較特殊的時期。期間,羅貝爾•於出任法共總書記,開始推行改革,目的在於重新定位。儘管法共在一些選舉中的支持率仍然呈下降趨勢,但有些選舉情況出現了好轉。在1995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中,羅貝爾•於獲得了近9%的選票。與95年的總統選舉相比,1996年一些地方選舉的結果更進了一步。1997年初,左派在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法共在這次選舉中繼續呈現好轉勢頭,並第三次參加政府。然而好景不長,從1999年起,法共在選舉中又開始出現嚴重衰退。2002年的總統大選中,左派候選人前所未有地大潰敗,未能進入第二輪選舉,羅貝爾•於僅得到了3.4%的支持率。

無論是參加政府還是退出政府,以及在思想理論領域所作的所有努力,法共都未能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衰退趨勢仍在繼續。2002年總統大選再次失敗後,羅貝爾•於卸任,瑪麗-喬治•比費接任法共總書記,法共的改革也隨之宣告結束,2002年至2007年,法共又進行了其他方面的嘗試,但是仍然以選舉失敗而告終。
法國從成立至今近90年的歷史始終與法國底層社會緊密相連,曾帶領法國人民反抗納粹,爭取解放。也曾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為反對殖民主義而積極鬥爭。

實際上,法共黨內人士對該黨前景的憂慮還不僅僅由於該黨成員絡繹不絕地佛袖而去,更致命地是,法共成員中,年輕黨員所佔比例非常低,這絲毫無助於該黨的發展壯大。面對這樣的慘淡前景,法共下一任領導人可謂任重道遠。在該黨即將舉行全國代表大會前夕,法共一名負責人指出:該黨新任總書記人選的選舉辯論,應該着重探討法共的前景,而不是僅僅滿足於權利的移交。

另外,一些法共議員則建議,將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日期推至年底舉行,這樣,一方面可令該黨具有充分的辯論,探索的時間,另一方面,在時間上,恰與法國共產黨圖爾奠基會議90周年的日子相吻合。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