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馬總統與蔡主席的歷史性辯論

發表時間:

上個星期天,台灣的總統馬英九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台灣是否應該和大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舉行了一場辯論會,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非常精彩,不但在華人世界前所未見,即使放眼全球的民主先進國家,總統在任內為政策與在野黨主席辯論,恐怕也不多見。

廣告

馬英九總統強調,包括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等學者專家在內,都認為台灣應該和大陸簽訂ECFA,“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哈佛大學教授波特、日本大前研一等知名的學者專家,都認為簽ECFA對台灣利大於弊,應該早日簽訂,只有民進黨不斷在恐嚇民眾”。

蔡英文雖然無法否認這些事實,但炮火仍然猛烈,“克魯曼、波特他們都是競爭學大師,都是經濟大師,但是他們不是政治人物,他們沒有政治責任,做一個領導人,你難道只是聽一個商學大師的講法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為什麼要選一個總統呢?”

接着蔡英文主席認為,台灣已經加入WTO,台灣的機械業在中國大陸並未被歧視,她質疑馬英九總統為什麼還要簽ECFA,為這些行業在中國找一個特權。 “WTO的談判裡面,有很多關稅的談判是提前拿出來談判,尤其機械業領域是拿出來談判的,我們在中國的機械業的競爭並沒有被歧視,你為什麼還要再拿一個特權呢? ”

這個“特權”的說法,立刻遭到馬英九總統的回馬槍,“他碰到這樣不公平競爭環境的時候,你還說他是特權,他的心會滴血耶。我感覺到,蔡主席,你跟基層真的有點距離喔”。

雙方在辯論中,也對兩黨到底是誰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比較多針鋒相對。馬總統說,“你們開放了936項,我1項都沒有開放,比數是936比0,不會讓農產品傾銷到台灣來。而在我們第二次協商中就排除了農產品,為什麼你們開放936項是愛台灣,可是我一項都沒有開放,我變成賣台呢?”

蔡主席也回敬,“我手上有一份國貿局的公文,它告訴我們說,在89年(公元2000年),也就是我們執政之前,已經開放了474項,我們執政後的2002年是857項,國貿局還加註說,這857項中,有835項是配合我國加入WTO,我們執政的時候是挑選了沒有敏感的項目”。

還有更精彩的,蔡英文質疑馬英九誇大“東協加一”會對台灣造成的影響:“東協加一,依照致府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影響台灣的只有0.035個GDP,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數字,我們在中國的市場,最大的競爭者是日本和韓國,所以我對總統一再以‘東協加一’說我們有急迫性,有被邊緣化的危機,我覺得總統才真的是在嚇唬我們老百姓“。

馬英九則語帶嘲諷地說:”你們的態度就是不用急,慢慢來,還沒有到那個時候,我們最擔心的就是這一點,因為從過去你們執政八年,就是這樣的心態,害得台灣在全世界貿易的地位不斷地往下掉,從14掉到18,這個教訓還不嚴重嗎?我告訴你,我是總統,我必須未雨綢繆,我必須料敵從寬、禦敵從嚴“。

這場世紀大辯論之後,《聯合報》的民調顯示,在整體表現上,認為馬英九總統表現比較好的佔四成二,認為蔡英文主席表現比較好的佔三成;《中國時報》的民調則顯示,認為馬英九表現比較好佔41%,認為蔡英文表現好的為28%。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陳一新教授分析認為:”我想最主要的表現其實還是─讓大家覺得原來的估計都錯了。原來我們認為馬英九的表現可能沒那麼好,結果出乎意外地大家都叫好,蔡英文大家認為她好像能談笑用兵,結果辯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路丟盔棄甲,完全搞錯了台灣應該有的方向,假如她認為簽ECFA不對,她沒有提出一個好的方法,她唯一的方法就是拖十年,這我看選民聽了,就是綠營的人可能都搖頭,你再拖十年,台灣還能夠混嗎?“。

台灣有些輿論認為,兩黨大陸政策南轅北轍,辯論毫無交集,沒有任何意義,但陳一新教授認為,這彰顯了台灣的高度民主,政策辯論有其意義:”全球華人大概只有在台灣這個地方才能看到一個反對黨可以挑戰,雖然我們不認為她的論點是對的,但她有權利挑戰,而且振振有辭提出她自己的想法,所有華人社會中只有台灣能看到這樣的民主,辯論的內容哪一方好,哪一方壞,是另一回事,但是展現了台灣的民主;第二,這樣的政黨也有那麼多人支持,我想也讓很多華人驚異,那麼保守倒退,幾乎鎖國的政黨也能有30%的人支持,儘管大家認為蔡英文辯得很糟糕,但還有30%認為她不錯,這也是台灣的民主,再奇怪的思想,只要你能得到選民的支持,就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的反對黨“。

這場雙英世紀之辯,儘管不會影響兩岸政府簽訂ECFA的決心,更難以撼動兩岸和解的趨勢和大方向,但與政府高度對立的聲音能夠完整呈現,應該是全球華人共同的驕傲!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