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物特寫

菲永-薩科齊政府不可或缺的人物

發表時間:

法國總統薩科奇宣布多時的政府改組終於塵埃落定,此前各方輿論猜測可能離任的菲永重新被任命為政府總理。在距離下屆總統選舉只有一年半時間的時候,菲永難說不會成為薩科奇本屆總統任期內唯一的總理,成為政府總理頻繁更迭的法國第五共和國體制中少有的例外。

廣告

菲永本人將留任總理解讀成政策延續性的標誌,但是,他第二任期的開始更暴露出總統與總理之間力量對比形勢的轉變。菲永自2007年薩科齊總統任期開始便擔任政府總理。此後的三年半間,政府構成幾次調整。總理菲永的去留每次都成為疑問,但菲永也每次都得以留任。這一次政府改組計畫早在五個多月前就已經宣布,菲永離任一度曾是大勢所趨,幾位可能的總理人選已各個躍躍欲試。薩科奇本人也曾暗示環保及能源部長波爾羅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接任總理。迫不及待的波爾羅甚至已經開始物色總理辦公室團隊人選。但始終想把握局勢的薩科奇做出了沒有選擇的選擇。他刻意迫使屈居二線的政府總理如今已經成為政治格局中繞不過的人物,因為菲永不僅在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中享有廣泛的支持,而且在各項民意調查中的民意指數也連續三年高於總統本人。

菲永留任是其個人的勝利,更是對薩科齊三年半無所不在的執政風格的一種諷刺。應該說,菲永的行事作風和執政風格與總統薩科奇截然不同。薩科奇一向風風火火,總像是要推翻一切,開創新世紀;菲永雖然也素有堅決改革、不輕易撤退的名聲,但是顯得更加平穩,踏實,有人甚至認為他有時過於謹慎。薩科奇尚為成為總統之前,其個人生活就已經成為法國各種娛樂雜誌追蹤的話題。豪華餐廳、高級手錶、奢侈游輪幾乎是其政治職務之外難以讓輿論漠然的故事。而總理菲永個人生活則明顯低調。他永遠服裝得體,髮型整齊,流露着某種鄉村紳士的氣息。與薩科奇在全國輿論注視下的婚變不同,菲永與處事低調的妻子佩內盧普三十年患難與共,膝下五個子女,個人生活似乎更合乎右翼傳統選民的期待。從這個角度看,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薩科奇本人促成了民眾對菲永的擁戴。

在從政旅途上,菲永與薩科奇可以說始終關係微妙,時而競爭,時而合作,時而聯盟,時而反唇相譏。兩人年紀相當。巴拉迪爾政府、朱佩政府和拉法蘭政府時期,兩人都曾是政府要員。但當時,兩人的關係更是競爭對手,而不是政治盟友。在政治主張上,薩科奇更注重自由經濟,而菲永則更關注社會話題。不過,這種不同也為兩人此後的合作互補提供了基礎。自薩科奇競選總統開始,菲永逐漸成為競選智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在薩科奇的競選綱領制定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競選角逐未見分曉,但菲永已經是當然的總理人選。

但此後三年半內,兩人間的不合逐漸成為公開的秘密。薩卡奇上任後,決心將第五共和國體制的雙頭政治天平更多倒向總統,政府實際權力中心幾乎完全轉移到了總統府,各政府部長唯總統命是從。薩卡奇本人也毫不掩飾地將政府總理定位為合作人。不過,面對尷尬的處境,菲永表現出特別的聞變不驚的冷靜。既沒有與總統公開對抗,也沒有像某些部長那樣順從聽命。既沒有偏離總統主導下的政策主線,也沒有放過任何可以暗示不同立場的機會。而屈居二線的局面使他避免了歷屆政府總理受累不討好的命運。在總統民意指數直線下滑至上任以來最低點時,菲永儼然成了傳統右翼選民的坐標,積累了自己的政治資本,為日後更高更遠的目標打下基礎。競爭下屆巴黎市長?領導人民運動聯盟?或許參加2017年的總統選舉也未可知。

菲永1954年出生於勒芒。父親是公證人,母親是歷史教師。大學時攻讀法律和政治學。原本想從事新聞記者行業,但1976年擔任一名眾議員助手、見習記者行業期間,對政治產生興趣。1980年,他競選薩布雷-薩爾特市市長成功,幾個月後,又當選眾議員,當時他只有27歲,是國民議會最年輕的議員。此後,他多次連選連任,而且常常一次過關,不需要第二輪角逐。

九十年代起,他多次加盟政府。在巴拉迪爾政府、朱佩政府和拉法蘭政府中都曾擔任要職。2005年,德維爾潘組建政府,菲永被排斥在外,自此對德維爾潘耿耿於懷,也進一步與希拉克勢力離開距離,倒向薩科齊陣營。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