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東歐流亡作家諾曼•馬內阿和《革命的陰影》

發表時間:

有人認為,本次茉莉花革命是自20年前東歐國家的顏色革命以來,另一場偉大的變革運動。然而,顏色革命20年過去,東歐的情形到底如何?流亡美國的前羅馬尼亞猶太裔作家諾曼•馬內阿3月9日在智庫網站“辛迪加計畫”發表《革命的陰影》一文,就東歐現狀給茉莉花革命熱情提出了忠告。

廣告

2011年的世界局勢,以風起雲湧的茉莉花革命作為開場,到3月份,它已經使突尼斯執政長達23年的本阿里總統亡命他國,在位30年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辭職隱退,利比亞42年的獨裁統治者卡紮菲,則以鐵血手段與反對派兵戎相見,頑強抵抗這一股茉莉花革命潮流。在中國,網絡上三番五次地發起了茉莉花革命的號召,令中國政府大為緊張,命維穩機構全力打壓。

有人認為,本次茉莉花革命是自20年前東歐國家的顏色革命以來,另一場偉大的變革運動。然而,顏色革命20年過去,東歐的情形到底如何?流亡美國的前羅馬尼亞猶太裔作家諾曼•馬內阿3月9日在智庫網站“辛迪加計畫”(project-syndicate)發表《革命的陰影》一文,就東歐現狀給茉莉花革命熱情提出了忠告。

諾曼•馬內阿寫道:“革命的極度興奮消逝後會發生什麼?東歐在1989年也經歷了一場革命。約二十年後,今日的東歐可能為眼下興高采烈且目無一切的阿拉伯青年們提供一個有益的警醒,他們必須保持警惕。”

諾曼•馬內阿長期關注猶太大屠殺和共產集權統治下人們的生活,其代表作是年代跨度達80年的長篇小說《流氓回歸》,他還獲得過“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等國際榮譽。1986年他被逐出羅馬尼亞開始流亡,目前是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住校作家。顏色革命後,他多次回到羅馬尼亞,“感到深刻的經濟、政治和道德危機席捲這個國家。”他驚訝地發現:“據說現在大約有70%的羅馬尼亞人對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同志的死亡感到遺憾,當年對他的處決曾激起了普遍的熱情。”

諾曼•馬內阿作為最具聲譽的當代作家,出席羅馬尼亞收視率很高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與他談“黑手黨和羅馬尼亞的反猶太主義等問題”,讓他感到“五色雜陳的滋味”。他發現在同一個節目中,還有嘉賓對“二戰前正統的極右翼恐怖組織”表示讚賞,雖然引發抗議,但“沒有人提到這個節目的危險,它對於已經很極端的觀眾是火上澆油。事實上,從公眾的反響到這些公開論戰,大都透出一種庸俗的民族主義和反猶太思想的氣味。”

他認為這種黑色喜劇不僅在羅馬尼亞復活,它們也出現在匈牙利和俄羅斯,連托爾斯泰也被指控為“原生的共產主義者”,這說明“一種更深刻的返祖現象正在東歐各地出現”。

他引用他在紐約的一名學生的話說,“現今從貧窮國家向富裕國家的人口遷移、邪惡的全球化、現代化的矛盾和衝突及憤怒的恐怖主義回應,還有理性而務實的西方人與理想化而迷信的東方人的差異,這些都容易導致宗教狂熱主義和政治極端主義。”為此他要“警醒這個時代必然要面對的巨大危險。”

諾曼•馬內阿寫道:“東歐使我感到非常鬱悶,那裡的情況與收養我的美國一樣糟糕。對於親身經歷了納粹和共產黨兩種極權體制的人來說,眼望美國走向衰落真是讓人難以忍受。雖然我們是些難民、移民、流亡者和被祖國拋棄的人,我們不能像許多美國人那樣總是自吹自擂“最優秀的”,但我們仍然相信美國依舊是自由與民主的一個強大保證,我們認為其內部渙散的現象部分是緣由它的自由制度。”

幾年前,諾曼•馬內阿曾建議每個國家增建紀念碑,以提醒人們不要忘記給本國帶來恥辱的英雄行為。在茉莉花革命方興未艾之際,他仍然堅持這一主張,雖然它們“並不能解決地球上的人類命運中所無法解決的問題,但這些紀念碑也許能減緩人們重歸黑暗過去的速度。在東歐、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其他地方莫不如此。”

本次《當今世界》由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特約記者潘衛製作,感謝收聽。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