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時事觀察

日本應對核災方式廣受質疑

發表時間:

日本特大地震一個月之後,福島核電站的核輻射危機繼續成為世人密切關注的焦點。本月12日,日本政府突然將福島核泄露級別,由此前確定的五級直接提升至最高的七級,升至與25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同一級別。此前,日本不顧國際社會的立場,始終表示,這是一場輻射物泄漏有限的危機,日本國民也曾對政府的說法堅信不移,並曾質疑其他國家的說法 “虛張聲勢”。

受損的福島核電站
受損的福島核電站 REUTERS/Air Photo Service/Files
廣告

如今,日本官方態度的突轉不僅在國內引起一片嘩然,也令其在國際上的誠信度嚴重受損。一些日本議員指責政府向全世界說謊,一些民眾則指稱這是一場“國家犯罪”。官方的應對方式是典型日式的首相和官房長官出面致歉,同時再次強調日本核泄漏與切爾諾貝利“不一樣”。

香港《經濟日報》周三發表撰文指出:日本政府突將福島核泄級別由五級直接提升至最高的七級,惟具體情況仍語焉不詳,加上至今的危機處理荒腔走板,又不顧周邊國家利益,令其能力與誠信在國際陷破產邊緣,災後重建能否提振經濟,恐亦難樂觀。日本此舉不僅未能贏得國際信任,反而增添疑慮。

令國際社會感到不安的是,日本核危機並不會因評級標準的上調而可穩定下來。儘管日本政府表示,福島核泄的輻射量僅為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10%,但涉事的東京電力公司卻表示,核電廠仍在泄漏輻射,擔心最終輻射泄漏量可能超過切爾諾貝爾。福島核泄的真相究竟如何?何時才能止息?對此,日本並未明確對外表態。

福島核泄以來,日本在處理危機上,一直沒有顧及周邊國家利益,令鄰國只能靠自己把關空氣、海水與食物是否已受核污染,這與日本的全球第三大經濟國身份不符,明顯未負大國責任。日本在核危機爆發以來,根本危機意識不足、動員力不足、應對能力不足,令評估、應變都落後形勢,又未能及時動員自衛隊救亡,徒令核危機惡化。

香港《明報》也在同一天發表看法指出,日本當局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放射物32天之後,才宣布事故嚴重程度提高至最高級別的第七級,種種情況顯示,日本就這次核災難,盡多隱瞞之處,周邊國家對被蒙在鼓裡,一再表示不滿。日本到現在才承認災情屬於特大事故,使人質疑它履行國際義務的誠意,日本的國家誠信也大打折扣。該報同時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監察核安全的能力提出質疑。

報道指出,福島核電站3月11日受強震和海嘯影響,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根據相關機構披露的資料,當時的泄漏程度應列為第7級,但是3月13日,日本政府僅把事故定為造成“局部性危害”的第4級。兩天後,法國核安全局對此提出異議,認為事故應達到屬於“重大事故”的第6級程度;另外,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核子工程專家郭位也質疑東電隱瞞資料,擔憂發生最壞情況,即:高度放射性核原料會穿過保護殼滲入地底,污染水源,釀成食物鏈生態災難。3月18日,日本政府首次提高核泄漏級別,從第4級提高為第5級,直至本周才再次將事故級別調高至最高的第7級。有理由相信,這是日本當局刻意淡化事態、蓄意隱瞞的結果。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核危機發展到現在,最讓人擔憂的是日本政府能否調整處理福島核危機的姿態,不僅以日本的國家利益為重,也要考慮儘可能地減少東亞、西太平洋地區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損失或受污染的程度。否則,將對國際社會、對整個亞太地區、尤其東北亞地區造成更大的影響。有關方面專家呼籲東京坦承對本次事故的前因後果提出清楚、合理的解釋。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