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物特寫

紮瓦希里:本拉登的繼承人?

發表時間:

蓋達基地組織首領本拉登被美軍擊斃,埃及人紮瓦希里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在全球首要懸賞捉拿的恐怖活動頭號人物。但是,紮瓦希里雖然長期被看作是本拉登的“大腦”和主要發言人,但是否能真正取代本拉登,成為組織結構日益鬆散的基地組織的領導人,尚難預料。

廣告

紮瓦希里雖然也和本拉登一樣,在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之後深居簡出,行蹤詭秘。但是,國際社會對他長着大鬍鬚、戴着眼鏡、頗有文人風度的形象並不陌生。近些年來,常常是他代表基地組織闡述立場。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後,是他發表評論稱奧巴馬是白人的“黑奴”;2011年2月,穆巴拉克在大規模民眾抗議聲浪中下台後,是他在一次錄像講話中表示慶賀;利比亞民眾抗議浪潮瀕臨內戰邊緣時,也是他呼籲穆斯林與可能採取軍事行動的北約力量開戰。

現年60歲的紮瓦希里1951年出生於開羅。和本拉登一樣,也是一位富家子弟。父親是有名的醫生,祖父是遜尼派穆斯林著名的愛資哈爾清真寺的大伊瑪目。紮瓦希里本人於1974年從醫學院畢業,成為外科醫生。

家境富裕的紮瓦希里個人信仰早熟。15歲就加入了激進伊斯蘭勢力團體―穆斯林兄弟會。1973年,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立,當時還在醫學院讀書的紮瓦希里立即加入其中。1981年,該組織刺殺時任總統薩達特,300餘人落網,紮瓦希里也鋃鐺入獄。他最後只被以非法持有槍支而判刑三年。但是,鐵窗後的酷刑迫使他不得不告發同一牢房的同伴,其中包括一名童年的朋友,這使他感覺備受侮辱,也對接受與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政權更加深惡痛絕。出獄後,他徹底離開埃及出走。

外界對於他此後幾年的行蹤不甚了解。有人說他曾去過沙特阿拉伯,去過蘇丹,去過巴基斯坦。也有人說,九十年代初他曾在歐洲。有人在伊斯蘭激進勢力活躍的車臣發現他的足跡,也有人說他曾去荷蘭,去過瑞士。1996年,他在俄羅斯因為為車臣伊斯蘭激進團體招募戰士被捕。

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接地帶城市白沙瓦,紮瓦希里結識了沙特富豪本拉登。當時,本拉登正為向佔領阿富汗的蘇聯紅軍發動聖戰而集結力量。影響還十分有限。非常熟悉紮瓦希里經歷的伊斯蘭激進勢力律師紮耶特認為,紮瓦希里是本拉登的“大腦”。本拉登的影響是在與紮瓦希里結識之後才開始擴大的。1998年,本拉登建立激進伊斯蘭陣線,呼籲穆斯林在世界各地任何地點襲擊美國目標,紮瓦希里正式開始追隨其左右,不僅迅速成為其“左膀右臂”,而且也成為他的私人醫生。

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之後,本拉登成為基地組織的代名詞,成為國際恐怖活動的符號,但各方專家學者均認為,紮瓦希里不僅是本拉登的智囊,是基地組織網絡的實際組織者,也是基地組織製造的所有重大恐怖襲擊事件的軸心人物。1997年,埃及旅遊勝地盧克索恐怖襲擊案導致58名外國遊客喪生,埃及司法缺席判處他死刑;1998年,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連發恐怖襲擊,二百餘人喪生。他與本拉登一道被美國列入恐怖活動黑名單。2001年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中近三千無辜者喪生,紮瓦希里被看作是襲擊行動的主要策畫人,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在全球追捕的、地位僅次於本拉登的第二號恐怖活動頭子。懸賞金額與本拉登旗鼓相當。

人們最後一次看到紮瓦希里是2001年10月,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兩個月後在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的一次美軍空襲行動中喪生。此後曾多次有消息稱紮瓦希里已經死亡,但每次他都又重新出現。

紮瓦希里在基地組織中雖然地位非同尋常,但他遠沒有本拉登的號召力。而且,近年來,基地組織結構日益鬆散,各地分支逐漸遠離中心,各行其是。做為基地組織精神領袖的本拉登死去,這種趨勢有可能進一步嚴重,因此有關專家認為紮瓦希里的領導地位很可能會受到質疑。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