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走進法蘭西

面對嚴重旱情,法國並不準備設立特別“抗旱稅”

發表時間:

今年春季以來,法國持續高溫及乾旱少雨,致使全國遭遇嚴重旱情。6月2日出版的《世界報》載文,對法國的旱情造成的影響表示憂慮。報道引述法國氣象局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2011年的春季氣候,應該列位於20世紀初以來,法國最炎熱的春季氣候之列。除氣候炎熱外,旱情也十分緊迫:今年春季的降雨量僅為1971至2000年間記錄的平均數字的45%。法國上一次較為嚴重的乾旱紀錄是在1976年,當時降雨量的比例則為平均數字的54%。

法國西部一個農場受到旱災的影響 ,面臨羊群缺草的局面。le 16 mai 2011.
法國西部一個農場受到旱災的影響 ,面臨羊群缺草的局面。le 16 mai 2011. AFP / ROMAIN PERROCHEAU
廣告

農業部長布魯諾-勒梅爾6月1日表示:與1976年相比,目前遭遇的旱情更為嚴重。如果旱情在未來數周仍得不到緩解,農業工作者則將遭遇與1976年相同的處境。《世界報》指出: 35年前的夏季至今還在人們的腦海中留有痛苦的記憶。那一年,面對極其嚴峻的旱情,政府設立了專門的團結基金,部隊也向農民們伸出了救援之手。

1976年5月初,雖然已開始出現旱情端倪,但人們仍對總體局勢充滿樂觀。有媒體指出:儘管幾周來法國西部地區嚴重缺水,引起水果菜農以及飼料生產人員的不安,但對農業而言,旱情局勢尚談不上悲觀。然而,這種樂觀的情緒卻無法改變殘酷的現實。時間一天天地流逝,旱情卻沒有緩解,許多地區的降雨量僅占每年平均雨量的10%。到了6月初,農業工會組織求見時任希拉克內閣的農業部長克里斯蒂安-博奈,要求在當年的秋季之前,獲得政府經濟上的支持。當時的情況的確十分緊迫:旱災引發的後果已開始顯現:據小麥生產者估計,與最樂觀的估計數字相比,當年小麥的收成將低於兩千萬擔。不僅如此,大批的牲畜面臨飼料匱乏、蔬果價格飛漲、以水利為來源的電力生產則大幅下跌了30%。因此,政府當局把旱情列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同時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時任總理希拉克還向全國民眾發出節約用水、反對浪費的呼籲。然而,旱情仍在繼續,以致一些農業地區的民眾開始禱告、求助於上帝。1976年7月4日,羅馬教皇保羅六世親自邀請數萬名天主教徒接收他的祝福並禱告求雨。

嚴重的旱情也影響到各大城市。在1873年以來的最炎熱的6月,巴黎的氣溫升至34,1攝氏度。在沒有空調設備的公共汽車上,司機們稱,方向盤上的溫度達到50至60攝氏度,因而舉行了罷工。為了平息司機們的不滿情緒,法國鐵路運輸公司決定發放“酷暑獎金”。

隨着旱情的延續,一名畜牧養殖人員由於缺水無法滿足他飼養的十四頭牲畜的需求,面對傾盡心血飼養的家畜將被送往屠宰場的厄運,這位人士倍感失望和悲哀,從而選擇了自盡。兩天之後,時任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宣布當年的旱情為“全國性自然災害”,需要得到“全國的支持”。如何評估旱災造成的損失,引發了一場新的辯論。

1976年6月25日,希拉克召集的內閣會議上,作出設立“抗旱稅”的決定,為受災農民提供22億法郎的資助,其中一半資金來源於個人所得稅,這筆“抗旱稅”涉及到兩百萬納稅人。但是,“抗旱稅”並未能滿足災民的需求。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所獲款額少得可憐,不如採用其他方式補償損失。更有工會組織揭露政府當局“不惜讓受薪者自掏腰包,為旱災買單。”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法國再次遭遇嚴重旱情。5月30日,現任農業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已將此定性為“法國農業的新災難”,並呼籲“各階層團結一致共同應對”,但勒梅爾同時表示,並不贊成像1976年一樣強行徵收特別“抗旱稅”。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