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熱門話題

法國核電還能走多遠?

發表時間:

歐洲三個國家分別決定放棄核電之後,核能大國-法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雖然政府發言人和阿海琺總裁對此出面解釋核能的重要性,“走出核能”、“結束核能”等非政府組織和民眾要求放棄核能的聲音越來越強烈。

法國綠黨全國總秘書Cécile Duflot 認為法國的核能問題被"幼稚化"了
法國綠黨全國總秘書Cécile Duflot 認為法國的核能問題被"幼稚化"了 Reuters/Jacky Naegelen
廣告

使得歐洲民眾和政界改變對核能發電的觸發點是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

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時,歐洲多國曾經抱有僥倖的心理。他們覺得,在烏克蘭這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發生這類的事故,情有可原;而當日本這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也發生此種核電事故之後,人們開始嚴肅思考過分依賴核能的弊病。

歐洲已經有三個國家宣布在未來中止核能發電。德國5月29日宣布,在2022年以前關閉所有的核電站;瑞士聯邦政府5月25日宣布,將在2034年前逐步關閉其境內的全部核電站;意大利6月13日全民公投結果顯示,94.6%的投票者贊成停止發展核電,意大利由此成為第三個凍結核電發展的歐盟國家。

2010年4月,法國總統薩克奇曾經和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簽署協議。根據法意協議,法國電力公司將幫助意大利核能公司(Enel) 建造4座第三代核反應堆,總價值為40億歐元以上。意大利公投結果使法國蒙受巨額損失。

在意大利公投結果出籠之後,法國政府發言人巴魯安表示:“法國擁有獨立的能源戰略。意大利的公投結果不會改變法國的立場。”

法國核能巨頭-阿海琺總裁安妮∙羅韋容(Anne Lauvergeon) 6月15日在《回聲報》上再次強調了核能在法國經濟上占的比重。羅韋容說:“放棄核能將使40萬人失業。核能是繼法國汽車和航空業之後,法國第三大產業,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

2011年6月底任期將結束的羅韋容還舉例說:“比德國更大的國家都確定了他們的核政策。” 羅韋容就此提到了美國、中國、南非和英國。

這幾天,阿海琺現任總裁安妮∙羅韋容六月底將被迫卸任的傳聞甚囂塵上。法國20多名議員聯名致函,希望羅韋容在法國和國際上繼續發揮她的才能。

主張逐步放棄核能的非政府組織並不是要社會倒退到點煤油燈的年代。他們希望政界、核能專家和公民一道作出30後放棄核能的規畫。

法國主張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非政府組織“零瓦”協會(NégaWatt) 主席薩洛蒙(Thierry Salomon) 表示:“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措施可以使得社會節省45%到50%的能源。”例如市中心可以禁止讓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越野車進城;禁止耗電量大的屏幕廣告;獎勵購買節能電視機、冰箱、洗衣機或電腦的客戶。

薩洛蒙還建議國家採取措施,促使建築公司和購買新房的人多選用太陽採暖的住房。

根據專家的估算,再過30年,法國海上風電廠可以使得風力發電增加14倍。就此也出現了法國30年後可以關閉現有核電的說法。

法國“走出核電”協會6月18日和19日在法國西南部城市圖盧斯召開了打破‘核能是萬能“神話的研討會。

綠色和平人士也批評法國政府迴避可以走出核能的現實。2011年4月中旬在法國東北部地區-萊茵的費桑海姆核電站(Fessenheim)對面開始的要求立即關閉核電站的絕食活動獲得了綠黨人士和前法國環保部長的支持。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