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看日本政府新內閣所面臨的挑戰

發表時間:

日本今天組成政府新內閣,首相野田佳彥周五上午任命了17名內閣大臣,其中包括官房長官藤村修、總務大臣川端達夫、法務大臣平岡秀夫、外相玄葉光一郎、財務大臣安住淳、文部科學大臣中川正春、厚生勞動大臣小宮山洋子、經濟產業大臣缽呂吉雄、國土交通大臣前田武志、防衛大臣一川保夫、國家公安委員長山岡賢次、經濟財政及國家戰略大臣古川元久、行政刷新大臣蓮舫等。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路透社指出,野田佳彥選擇了現年49歲、資歷較淺的國會議員安住淳出任財務大臣,這意味着財政立場保守的野田將掌握關鍵經濟政策的控制權。安住淳出生於今年3月遭受嚴重地震海嘯災害的日本東北部地區,曾是日本NHK播音員,並領導了民主黨在2010年的參議院選戰,但民主黨當時遭遇慘敗。這讓反對黨佔據參議院多數席位,有權阻止議案通過,因此野田佳彥不得不在稅收等關鍵政策上尋求反對黨的合作,同時還要力圖團結分歧嚴重的民主黨。

野田佳彥的新政府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在結束核危機的同時,需制定出新的能源政策、重建日本遭遇海嘯破壞的東北部地區、找到資金來源來因應重建開支,以及日本老齡化社會中的巨額社會福利支出。經濟問題無疑是野田新內閣的首要挑戰。日本經濟發展長期處於低迷徘徊狀態,與多數國家所面臨的通貨膨脹風險相反,日本卻面臨著通貨緊縮的巨大挑戰。同時,國民人數的向下滑坡,人口結構老化特徵明顯,日元彙率持續破高,產業轉型難度加大,總而言之,日本經濟未來持續、穩定增長的不確定性正在水漲船高。今年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本國內經濟遭遇重大打擊,核輻射的後續負面效應仍在日本經濟的各個層面不斷暴露。近期,野田佳彥政府別無選擇只能耗資進行災後重建。日本政府估計僅自然災害的損失就高達20萬億日元,這意味着日本政府開支將達到空前大規模。7月23日,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下調了日本信用評級,並表示經濟增長前景不佳和日本地震海嘯等使得日本政府很難處理其債務。

在對外政策方面,新內閣也同樣備受關注。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外交有兩大重點,一是美日關係,二是對華關係。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彥一上任便立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了電話會談,野田表示“希望為進一步深化和發展日美同盟與奧巴馬總統共同努力”。雙方還一致同意就野田9月下旬赴美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日美首腦會談一事展開協調。野田就此強調稱:“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軸。我堅信,牢固的日美同盟對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繁榮是不可或缺的。” 美國白宮就該電話會談發表聲明稱,“兩國首腦確認了日美同盟是牢不可破的,對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在與北京的關係上,有分析指出,日本無論誰做首相,都難以改變中日關係“亦敵亦友”的基本性質。中日關係已經超越日本各政黨利益色彩與政策層面,正在形成雙邊重大國家利益的結構性定位。

在對待台灣方面,野田新內閣是否會改變台日關係?中央社報道說,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副代表陳調和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次的野田新內閣有4位是日華懇談會的成員,也有幾位是日台安保經濟研究會成員,跟台灣都保持不錯的關係。 對於台裔參議員蓮舫入閣、擔任行政革新大臣暨公務員制度改革大臣,陳調和表示「蓮舫以前沒有入閣時曾去台灣訪問,跟台灣維持一定的關係,不管她是不是台裔,當了閣員之後一定會有所顧慮,我們也要多諒解,不能要求台裔就一定要對我們特別好。」陳調和最後強調,民主黨跟台灣的關係一直都很好,基本上台日關係不會因為內閣改變而有太大轉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