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思潮與政見

九一一與茉莉花革命

發表時間:

2001年九月十一日,伊斯蘭恐怖分子劫持美國民用航班發起攻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砰然倒塌,數以千計的無辜平民死亡。這一駭人聽聞的慘案的發生,瞬間改變了美國全球地緣戰略。其後發生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均是九一一事件的直接後果,而且至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世界格局的演變。

廣告

九一一的實際衝擊力

在九一一事件十周年之時回顧這一事件對世界的影響,眾多的觀察者指出,九一一事件的意義很可能被高估了,或者說九一一的實際衝擊力並沒有當時美國和西方判斷的那樣嚴重。但是九一一事件仍然是一件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歷史事件。如果九一一之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發動的反恐戰爭的意義言過其實的話,但九一一本身對西方世界的衝擊卻不可小覷。

粗略說來,上世紀九十年代東西冷戰後結束後,西方經歷了一個短暫的歡欣和樂觀時期。對立的共產主義陣營驟然消失,以憲政民主、經濟自由為框架的西方社會突然失重。先有“歷史終結論”不脛而走,繼有“文明衝突論”後來居上。無論是“歷史終結論”的樂觀,還是“文明衝突論”的憂慮,都表現了西方社會面對未知未來的焦慮,顯現了社會的某種意義危機。九一一事件更如晴天霹靂,給予贏得冷戰後自信的西方一記猛掌。自此之後,關於西方衰落之類的話語多了起來。九一一至今的十年,有人認為是中國崛起的十年,實際也是印度、巴西、南非等反西方新興國家的崛起。2008年以後,受美國信貸危機的衝擊,美國、歐洲經濟一蹶不振。各種西方和歐洲悲觀論加入了質疑和批判西方政治經濟制度乃至文化體系的行列。一時間,關於西方衰落,美國陷入深重危機的聲音此伏彼起,形成了多元主義環境下西方特有的“唱衰西方”的音樂會。

法國哲學家達瓦洛(Pierre-Henri Tavoillot)最近總結說:九一一事件可以被解讀為非西方文明對西方政治基準  民主制度的全盤反抗;美國信貸危機不僅象徵著美國霸權衰落的開始,也意味着起源於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敗象;而2011年3月11日由於海嘯引起的日本核電危機則預示着整個現代物質文明的根本發生動搖,人類不僅最終難以駕馭自然,甚至也無法控制自身的科學發明。換句話說,起源於西方的現代文明體系的三大基石:民主、資本主義與科學文化受到全方位挑戰。

九一一事件當然是對西方政治與經濟的異常慘烈的攻擊,但如果說九一一事件是外部世界對西方價值的攻擊的話,那麼,從價值層面看,這一攻擊是失敗的。這一攻擊的手法殘酷野蠻,決定其無法傳播正麵價值。不過,九一一事件的確強化了西方思想界對民主制度本身的質疑和叩問。

茉莉花革命回擊恐怖主義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民主受到來自內部的廣泛質疑之時,伊斯蘭世界爆發阿拉伯之春。從很大意義上,這一重大事件可以被看成是伊斯蘭文明內部對借宗教之名挑戰西方價值的恐怖主義的回擊。當今世界的演進令人目不暇接,歷史潮頭追波逐浪。正如二十世紀民主先後戰勝了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一樣,深陷危機的民主正在積極尋找應對危機之計而不得要領之時,其對手卻已經先自放下了武器。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