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辛亥革命

為革命先烈楊衢雲樹碑立說港府連番出錯

為了配合大陸隆重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當年在香港被清廷伏擊身亡的革命烈士楊衢雲多年來的無名墓碑,終獲重新刻上姓名及說明,而在他遇害的結志街,港府又為他樹立紀念碑,但這番心血卻因為當局態度馬虎而鬧出笑話,楊衢雲成立的「輔仁文社」被錯誤寫成「輛仁文社」,而紀念辛亥革命的百子里公園內的輔仁文社的序言,內文的「曰」字,統統被誤寫為「日」字。

廣告

楊衢雲紀念活動籌委會主席楊丕漢認為當局對待革命烈士的歷史態度馬虎,令人難以接受。

港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上月二十日在跑馬地香港墳場楊衢雲無名墓旁豎立說明牌,以配合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動,讓市民更了解清末革命歷史和這位革命人物的事跡。根據說明牌記載,祖籍福建海澄、生於廣東東莞的楊衢雲,在香港接受教育及工作。1892年,楊衢雲與好友謝纘泰等在上環百子里創辦輔仁文社。1895年,輔仁文社與孫中山先生創立的興中會合並,楊衢雲獲推舉為香港興中會會長。同年發動廣州起義,事敗後楊氏出洋暫避;其後參與1900年的惠州起義,事敗後返回香港。1901年1月10日,楊衢雲於結志街52號二樓遭清廷派人暗殺,中彈身亡,同月12日下葬香港墳場;為免墳墓遭破壞,碑上未刻名字。

事實上,在紀念辛亥百年之前,楊衢雲的墓碑上一直只有「6348」的一組數字作為辨識。楊衢雲的堂侄楊興安指出,他10多年來兩度去信港府,要求為堂伯父的墓碑正名,紀念堂伯父對革命的貢獻,但要到了本月終獲接納,石碑旁加一塊簡介楊衢雲生平的紀念碑。

除了墓碑重新刻上名字之外,港府又在楊衢雲遇害的中環結志街52號樹立紀念碑,亦被納入孫中山史跡徑的第七站,紀念碑講述楊衢雲及輔仁文社的事跡。但紀念活動籌委會主席楊丕漢發現,紀念牌上誤將輔仁文社寫成「輛仁文社」。他批評當局對歷史不認真、對革命烈士不尊重,他認為如在外國出現如此的錯誤,隨時有官員要辭職負責。他要求當局儘快公開道歉及更正錯誤。他說,香港作為辛亥革命發源地,短短一條街,兩個紀念革命的地方都出現錯字,實在太過份,叫人點接受。

另一個錯誤,出現在附近的百子里紀念公園。由市區重建局斥資4000萬港元活化的公園,要到本月才竣工,但有人發現,刻有輔仁文社序言的亭架上,將「曰」字全部錯刻成「日」字,市建局事後承諾儘快更正。

這個月,香港將舉辦多項文化歷史活動紀念辛亥革命,包括在孫中山紀念館展出60多幀珍貴歷史照片,以及在雙十當日發行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郵票。

孫中山先生本人自1883年即從廣東移居香港接受教育,一路到189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的香港西醫學院,後來廣交志同道合愛國青年,更與陳少白、楊鶴齡、尢列三人結為莫逆之交,即史稱的「四大寇」,經常商討反清大計。後來結交了輔仁文社的創始人楊衢雲,透過這段交情,孫中山結識了同情愛國革命運動的社會名流,包括當是富甲一方的何東何啟兄弟以及後來營救他免受英國牢獄之災的外籍老師康德黎等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