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法籍以軍沙利特與家人團聚

發表時間: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18日將其拘押5年多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移交給埃及情報機構,沙利特短暫停留後返回以色列;半小時後,在位於加沙地帶南部與埃及和以色列交界的凱雷姆沙洛姆口岸,載有首批477名獲釋巴方在押人員(包括27名女性)的車輛陸續進入埃及方面一側,隨後由埃方移交給巴勒斯坦方面 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巴以換俘協議開始執行。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法國總統薩科齊表示,沙利特獲釋對法國來說是莫大的安慰。薩科齊總統還宣布說,法國將迎接這名獲釋的士兵。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唐納(Mark Toner)18日對某些巴勒斯坦在押犯獲釋表示擔憂。唐納還說:原則上,美國反對釋放危害過美國人的罪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還表示:在換囚協議上,美國保留不同的意見。

18日獲釋的沙利特是26年來首名獲釋的以軍遭俘士兵。他現已返回以色列北部自己的家鄉。他父親說:綁架者曾粗暴對待他。有些傷口還沒有癒合,他需要靜養一段。

以色列《國土報》公開18日釋放沙利特全過程。

以色列在確認沙利特的轉移信息後,移交第一批在押人員至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在獲釋的477名在押人員,133人返回了加沙;117人返回了約旦河西岸;15人返回了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被釋放的人164人返回了加沙;40人回到了土耳其、卡塔爾或敘利亞。第二批釋放人數為550人。

沙利特在以色列國防軍的一處基地將獲得自己的舊手機,而後給母親打電話。

沙利特接受初步醫療檢查後,被送往位於泰勒諾夫(Tel Nof)的以色列空軍基地接受進一步醫療檢查。在泰勒諾夫,沙利特受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國防部長巴拉克和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甘茨等要員接見。沙利特和家人特別感謝了以色列總理和法國方面為營救他所作的一切努力。

獲釋的沙利特還說:“我希望這項協議,能促進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和平共處。”

不過,政治評論家表示,對巴以這兩個夙敵而言,達成換囚協議看來不太可能立即對巴以和談發揮正面作用。巴以和談去年破裂,如今尚未恢復談判。

2006年6月25日,在巴勒斯坦軍隊從加沙地帶對凱雷姆-沙洛姆(Kerem Shalom)口岸(以色列境內)展開的越界突襲中,沙利特被俘並一直被哈馬斯作為人質關押。沙利特被俘時是以色列國防軍裝甲兵團的一名下士,但被俘之後被提升為陸軍上士。

自1994年納赫雄∙瓦赫斯曼(Nachshon Wachsman)被綁架之後,他是首個被巴勒斯坦部隊俘虜的以軍士兵。沙利特擁有法國國籍,這使得法國和歐盟也參與到解救他的行動之中。最近,他還獲得了意大利國籍。

此前,哈馬斯當局拒絕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要求對沙利特進行探視的要求。多個人權組織都宣稱拘留沙利特的期限和條件都違背了國際人道法。哈馬斯要求以色列釋放1000名巴勒斯坦被關押者來換取沙利特的獲釋。

2011年10月11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馬斯達成換俘協議,以色列將釋放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來換取沙利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