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物特寫

吳登盛:從軍政總理到文人總統

發表時間:

如果說一年前國際社會和人權團體還對緬甸軍政權操控下的選舉活動不屑一顧的話,一系列不期而至的開放舉措連月來迫使國際社會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次選舉產生的新政府。不久前才脫下軍裝的新總統吳登盛是緬甸民主春天的使者,還是緬甸為擺脫常年的國際孤立的權宜之計的操盤者?

2011年11月17日,緬甸總統吳登盛在東南亞國家聯盟巴厘島峰會上。
2011年11月17日,緬甸總統吳登盛在東南亞國家聯盟巴厘島峰會上。 圖片來源:路透社/Romeo Gacad/Pool
廣告

吳登盛其實並不是緬甸政治生活中的新人。就職總統之前,他已經擔任政府總理三年有餘。但由於緬甸軍政權常年對外來敵對勢力顛覆陰謀的恐懼,也由於歐美國家針對軍政權惡劣的人權表現而採取的制裁與孤立政策,西方輿論對這位2011年3月底上任的緬甸新總統知之甚少。

緬甸半個世紀軍政一體體制的產物

現年65歲的吳登盛首先是一位有着47年軍齡的軍人。他1945年4月出生於緬甸南部的伊洛瓦底省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和其他政權高官一樣,他也畢業於國防軍事學院。1996年至2000年間,他曾在靠近泰國和老撾邊境地帶、各種走私活動猖獗的三角軍區任司令。他常年追隨丹瑞大將左右。丹瑞自1992年起成為軍政權最高領導人之後的年代裡,他更是盡表忠誠,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步步高升。

而此時,也正是緬甸政治生活最黑暗的時期。繼80年代末軍政府大舉鎮壓各地反政府示威遊行運動之後,1990年,緬甸反對派大黨全國民主聯盟在緬甸獨立之父的女兒昂山素姬的領導下,在全國選舉中大獲全勝,獨攬議會485個席位中的392 席。但是,軍政權拒絕承認選舉結果,此後的二十餘年間,昂山素姬或者被軟禁,或者被拘捕,被剝奪人身自由的時間長達14年。緬甸因此成為全球人權狀況最為惡劣的國家之一,常年受到歐美國家的譴責與制裁。吳登盛夫本人也是歐盟點名制裁的緬甸領導人之一。

吳登盛真正在緬甸軍政權領導下的政治格局中爭得一席之地是在2004年。這一年10月,他升任“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第一秘書長,成為這個由13人組成的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中的重要成員。2007年5月,時任總理蘇倫重病,他代行總理職務,並於同年10月被正式任命為軍政府總理。他也在同一年被晉陞為上將,成為緬甸軍隊中的第四號人物。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吳登盛是緬甸半個多世紀以來軍政一體機制的產物。維基解密網站不久前披露的一份美國外交公文認為,吳登盛與把持最高權柄近20年的丹瑞大將的行事邏輯同出一轍。2008年,納爾吉斯颶風席捲緬甸,他的家鄉伊洛瓦底省首當其衝。緬甸媒體雖然連篇報道吳登盛親赴災區指揮救災,但是軍政權連續數周無視災情,堅決拒絕外國援助的立場讓國際輿論愕然、憤怒。

爭議與質疑聲中的改革

吳登盛顯然也是近年來軍政權憲法改革努力的重要推手,但是,這些改革措施的實質與意圖往往遭到國內反對派政黨以及西方政府和人權團體的譴責和懷疑。2004年,他不顧反對派的抵制,組織召開了已經中斷八年的國民大會,在最大的反對黨、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黨缺席的情況下,啟動制定新憲法程序,並推出所謂“有序”地走向民主的路線圖,為軍政權向文人政府過渡制定七點綱領。2008年,軍政府在納爾吉斯颶風災難僅一周之後,在西方社會的一致譴責聲中,以全民公投通過了新憲法,為組織新的選舉鋪平了道路。新憲法特別為避免軍隊在選舉中丟失政權制定了框架,規定議會四分之一的席位應當由現役軍人所有。軍政權的反對派還認為新憲法的目的在於將享有國際聲望的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排斥在新的選舉進程之外。

2010年11月,新憲法框架下的全國選舉如期舉行,這是最近20年來緬甸的首次選舉活動。不過,昂山素姬仍然被拘禁,她此前領導的反對黨 全國民主聯盟也在選舉開始前幾個月被軍政權宣布解散。國際社會紛紛譴責這次選舉是缺乏民主之實的騙人把戲。吳登盛則在當選人民院議員之後,又在聯邦議會選舉中當選總統。

2011年3月30日,幾個月前才脫下軍裝的吳登盛宣誓就職,搖身變成緬甸半個世紀以來的首位文人總統,此前由丹瑞大將領導的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解散,但西方輿論普遍認為吳登盛將只是丹瑞的傀儡。

緬甸之春的使者?

但是,吳登盛政府此後8個月頻繁動作,從釋放部分政治犯,到他與此前丹瑞大將甚至不屑提及名姓的昂山素姬會面交談,從承認罷工、組織工會的權利,到建立人權委員會,從允許全國民主聯盟黨重新註冊登記,到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團體間的閉門對話,一連串意想不到的開放舉措使人欣喜之餘產生疑問:從軍事強權衍生出來的吳登盛政府真的變成了民主轉型的推手?還是軍政權在常年的國際制裁與孤立中已難釋重負,不得不做出姿態,擺脫困境?在軍隊影響依然強大的緬甸,吳登盛政府可以在民主化進程上走多遠?開啟後的民主窗口是否真能開閉自如?法國緬甸問題專家貝爾蒂-蘭特納認為:“吳登盛不是緬甸的戈爾巴喬夫。”因為“他從來只對上級說‘是’”。

國際社會目前確實難以把握吳登盛政府民主轉型的虛實,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開放舉措打開了緬甸常年面對的外交僵局。從東盟接受其主辦2014年峰會的請求,到美國國務卿來訪,緬甸已重新置身於亞洲地區大國博弈的遊戲。就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到訪的前夕,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在北京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晤,重申保持密切往來的願望。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