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思潮與政見

俄羅斯拉開二次革命的歷史大幕

發表時間:

12月10日俄羅斯全國眾多城市舉行遊行,抗議俄國立法大選作弊。此次遊行聲勢浩大,僅在首都莫斯科就有五到八萬多人參加遊行。遊行的觸發點是12月4日俄羅斯大選所暴露出來的普遍舞弊問題。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廣告

蘇聯解體二十周年

今年是世界共產主義政治體制的開山蘇聯解體二十周年。二十年來,失去了眾多共產主義聯盟衛星國的俄羅斯在極權主義的廢墟之上左右徘徊。從葉立欽時代激進的推倒共產主義的改革到普京的威權主義,俄羅斯公民社會舉步維艱,民主運動遭受強力打壓,人權得不到伸張,言論自由空間日益狹小。普京執政期間,俄羅斯不求創新,經濟嚴重依賴資源開發。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破滅之後,俄羅斯世界大國夢也隨之傾塌,威權主義借大俄羅斯主義還魂。普京一方面以民族獨立與反西方為武器,鉗制輿論;一方面又以舊有克格勃組織和手段控制社會,控制官場,以他與梅德韋傑夫私相授受總統與總理職位將俄羅斯憲法玩弄於鼓掌之間。

由於蘇聯長期的極權統治根基的韌性,由於俄羅斯葉立欽時代改革的不徹底性,由於東西冷戰長期持續所帶來的非此即彼的敵對思維的延續,二十年來的俄羅斯似乎走出了另一條與世界民主大趨勢相悖的路。從世界全局看,一邊是以不完備的市場經濟加褪色的共產主義的中國模式,一邊是國家主義加威權資本主義的俄羅斯模式,儼然形成自由、民主普世價值之外的又一制度世界。不過,同中國不同的是,俄羅斯雖然仍然處於專制鐵腕統治之下,但是卻給民主選舉留下了一席空間,儘管這一空間是只具形式,徒有虛名。

從這一角度觀察莫斯科政局的演變,可以發現,由於選舉形式的存在,莫斯科政權就難以簡單否定普世價值和民主理念。一旦選舉制度設立,就不能不走形式。而一旦要走選舉這一程序,一黨永久執政就會冒風險,就會遇到批評和挑戰,就會有其他政黨出來競爭。面對這種局勢,專制者或者認為坐擁人民愛戴,選舉萬無一失;或者並無自信,預估形勢不測,因而需要動用一切力量防止不測。為達此目的,最為省力的辦法即是利用手中公權力,操縱民意,謊言欺世,威脅利誘,製造假票,死保權力。

人算不如天算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普京機關算盡,聰明反被聰明誤。大規模的作弊,大面積的買票,公開的權力私授,無恥的威逼鎮壓,終於揭開了普京政權的真實面目,終於喚醒了幻滅的俄羅斯人。誠然,莫斯科等地的大規模遊行只是意味着堅實冰層消融的開端,也許普京政權的生命線還會延長,俄羅斯民主的春天還有待來年。但是,堅冰既已解封,春天是註定要到來的。

回想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民主制度在東歐如風捲殘雲、摧枯拉朽,一時間,東西冷戰結束,專制寡頭垮台,共產主義制度消亡,市場經濟登台,自由、人權成為歷史的主調。蘇聯的解體無疑屬於這一歷史大潮的一環,但是蘇聯的解體只是帝國的解體,專制改頭換面仍然盤踞於俄羅斯民族之上,並沒有走下歷史舞台。同俄羅斯情況相似的還有當年蘇聯的衛星國格魯吉亞,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在原蘇聯集團的核心地帶,民主革命似乎有分兩步走的趨勢。蘇聯解體後,這些國家相繼宣布獨立並進行了民主選舉,但政權仍然長期由共產黨或前共產黨獨佔。十多年之後,格魯吉亞與烏克蘭均發生了顏色革命,政黨輪替進入歷史演義。這一現象可稱之為共產主義極權核心國家民主革命的兩階段。第一階段革命否決共產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將民主選舉形式搬上政治舞台。第二次革命則直通制度性政黨輪替。本次俄羅斯選民的覺醒是否意味着俄羅斯二次革命的歷史大幕終於拉開?且讓世界輿論拭目以待。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