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西南北

多國選舉的2012讓世界充滿變數

發表時間:

2012年將至。關於2012年的預測眾說紛紜,很多議論說古道今預見來年動蕩不比尋常。無論是不同國家的數學家依用不同的數學方法,解析中國古老神秘的易經而得出2012年開啟新紀元的結論,還是古代瑪雅文明預見未來,指證來年將結束延續了數千年的現時代,都表明2012年將是非常不平靜的一年。

圖片/Caspar Benson
廣告

不管對世界命運的預測是否聳人聽聞,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世界大大小小多達40多個國家將舉行總統選舉,涉及人口達到全球總人口的一半。選舉帶來的政局變化,國際關係的改變,如何衝擊世界的現有格局備受矚目。

大國選舉影響深遠

評論家認為,在經過茉莉花革命及政治、經濟動蕩的2011年,想要預言未來一年任何選舉結果如何影響世界,只是徒勞的遊戲。雖說如此,無論是從選民的角度還是思潮激蕩的角度,2012年的政治卻有極大機會轉變成重頭戲。這是因為在全世界的國家總統政府換屆選舉中,無論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還是影響世界政治的大國美國俄羅斯法國等等,這些國家的選舉都會對所在地區和全球關係帶來重要影響。

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五個常任理事國中除了英國,中國,美國,法國和俄羅斯都將舉行不同形式的選舉。在這些國家中,大選從競選到投票都被警告將充滿重要的競爭,選舉結果會對未來國家政治走向造成影響。

在嚴格意義上說來,中國的共產黨換屆不能算作民主機制上的選民投票,中國現有的胡溫體制將在2012年的共產黨第18大上實現交班,讓位於已經培養多年的新的習近平與李克強梯隊,真正的易位接班應當在2013年的中國人大換屆代表大會。其他三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美國,法國和俄羅斯,卻隨着選舉日期接近,原先政治評論看好的現任政權執掌人獲得連選連任的趨向變得越來越脆弱。奧巴馬受到共和黨競選人嚴重的挑戰,連選連任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法國總統薩科齊雖然堅持利用解救歐元區危機爭取選民支持,但民意一直低迷的總統受到來自極右國民陣線與左派社會黨兩面夾擊,手中並沒有連選連任的勝券。而俄羅斯的總統選舉,則突發受到不久前結束的立法選舉的衝擊,原本穩操勝券的現總理普京與現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換位競選總統,他們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在投票中第一次沒有獲得過半數的選民支持。普京的權力與威望受到普遍的質疑。議會選舉後的全國抗議統一俄羅斯黨舞弊示威,完全改變了普京競選總統的影響軌跡。

經濟學人報警告,大選中發生戲劇性變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到2013年初,美國可能由共和黨候選人佩利擔任總統;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很可能坐大影響法國政治,英國卡梅倫所建立的聯盟可能會面臨崩潰瓦解的厄運。而中國和俄國政權易手並不能保證不會出現骨肉相殘的事件,梅德韋傑夫和胡錦濤2008年和2003年接捧總統大權時完美無瑕的狀態,只是罕見的例外。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無論是美國還是法國,選舉都將深深改變這些國家的政治,也將影響世界格局。

小國選舉牽動全球地緣政治

除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美國俄羅斯與法國, 世界各大洲還有其他國家舉行選舉,墨西哥、韓國、西班牙、蒙古、委內瑞拉、多米尼加、東帝汶、冰島、加納、肯尼亞、馬里、塞拉利昂、萊索托、也門、 埃及、利比亞、香港與台灣等都要進行選舉。 這些國家和地區或是經濟強國,人口、資源眾多,地處戰略要地,不同選舉牽動地緣政治及全球政局的走向。

比如,南朝鮮的總統選舉就會對朝鮮半島甚至遠東地區的局勢產生重要的影響。現任總統李明博所在大國家黨的不團結,給了民主黨以可乘之機。當然,現在形勢還不明朗。不過大國家黨和民主黨的分歧之一是是否對北朝鮮執行“陽光政策”,這個不同將會改變半島局勢。南朝鮮政治評論說,李明博政府上台以來,對北朝鮮政策強硬,不斷進行針對朝鮮的軍事演習,致使朝鮮半島局勢緊張。期間所發生的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也不時刺激着韓國民眾的神經。韓國民眾或許已經厭倦了李明博政府的對朝強硬政策,希望未來的新政府執行更加陽光的政策。當然,金正日之死對韓國選舉會帶來什麼變數也備受矚目。

又比如委內瑞拉的總統選舉,現任總統查韋斯公開反美,但因查韋斯患染癌病政治影響有所減弱,倘若該國大選導致不同政黨人選當選總統,將有可能改變同美國的關係,拉丁美洲的外交格局就有可能發生突破。

利比亞、埃及、也門剛剛經過茉莉花革命變革趕走了長期獨裁統治者後,迎來了第一次自由選舉,這些國家未來政治走向事關中東安全,影響阿拉伯世界大局,民主自由了,但如何處理政治自由與宗教限制是擺在獲得選舉自由權利的茉莉花革命推動主體的選民面前。尤其是埃及,仍然處於選民同軍隊色彩嚴重的臨時看守政權體之間的流血衝突,表明茉莉花革命並沒有最終結束,埃及的動蕩深深影響北非及中東地區的穩定。 可以說展望2012年未來的大選之年,選上的是一個個的個體,無論國家或大或小,影響的卻可能是整個世界。

2012年大選對新一代領袖的要求

2011年是災難頻發的一年,天災人禍包括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污染以及歐元區債務危機。根據聯合國12月1日發布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警告:全球經濟正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上“蹣跚前行”。2011年,低迷的經濟形勢讓長久以來的社會矛盾暴露無疑,席捲全球的“佔領”運動讓人們清楚地看到這個世界遠不是那麼和諧。2012年的選舉讓世界半數人口有機會表達不滿與訴求。在新的選舉里,一方面選民因為仍然持續的經濟危機而變得脆弱並對競選人要求苛刻;另一方面競選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政治家更多的被要求具有堅強的政治意志和解決經濟困難的決心與能力。

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明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並不是選民對他的治國成績「打分」,而是兩種不同治國理念之爭。奧巴馬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60分鐘》新聞節目中表示,如果選民們認為,共和黨方面給包括富人在內的民眾減稅、削弱經濟監管等提議能讓經濟恢復、創造就業,那他將輸掉總統選舉。但奧巴馬稱,他不認為選民會做這種選擇,因為歷史已經證明這一套行不通。

奧巴馬還認為,共和黨方面無論誰贏得提名,對他而言都沒有區別,因為共和黨競選人的核心理念沒有區別,都與他的治國理念有巨大差異。奧巴馬及其所在的民主黨希望通過加大投入刺激經濟增長,同時向富人增稅,以填補財政赤字。新聞評論認為,由於當前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因此這次總統選舉中經濟議題所佔的分量超過以往。

各國在任總統中不乏大權獨攬的全能總統,法國總統薩科齊,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韓國總統李明博都是現身國家內外政策全方位的總統。包括已經擔任過兩任總統,又宣布競選下一屆總統的俄羅斯總理普京,個人威望都曾是執政風格。但是這些威望總統卻都背負輿論批評,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普京的個人威望一夜之間就從執政的魅力變成引起選民普遍反感的負擔。未來強權的總統有可能不是選民的首選,因為過於強有力的總統削弱了政府的職能與作用。法國總統薩科齊獨攬內政外交大權一直是法國媒體批評的口實。

韓國西江大學教授李章揆就韓國下屆總統應具備的資質說:“徹夜主持召開經濟問題會議的總統、積極視察中小企業工廠並給予鼓勵的總統已不符合時代要求。要努力徵求各方同意,讓相關領域專家正確引領經濟。”執政的大國家黨議員鄭鬥彥說:“如果總統廢寢忘食地工作,長官們就會把自己的工作全部交給總統處理。總統應要善於用人之術。”

韓國民主黨議員樸映宣說:“總統應擺脫過於保守和過於進步的兩極對立結構,擁有超越常識的領導力。”《朝鮮日報》評論員金昌均則說:“在對平壤、對外政策上,進步和保守陣營應集思廣益,制定具有現實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選舉年各國關係趨於保守緊張

每逢選舉,競爭對手之間的針鋒相對,讓國家政治氣氛緊張;而為了爭取選票,國際間的外交關係亦可變得保守而疏遠。

中國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指出,隨着選舉之年的到來,各國政治精英對本國國內事務的關注程度增加,領導層互訪減少,這將不利於防止大國衝突的及時化解。某些國家的候選人還會以犧牲對外關係為代價取悅選民以利當選,因此他們鼓吹或實施更加強硬的對外政策,這可能導致大國之間的政治摩擦增加。閻學通認為,大國間的政治摩擦增加將成為2012年大國關係的一大特點。

按照他的分析,中美間可能在東亞安全、人民幣彙率、貿易平衡、金融市場開放等問題上激烈交鋒;俄美之間可能在民主、戰略穩定、中東等問題上再生摩擦;俄歐之間可能在能源供應和俄國內改革方面發生爭執;日本政府為爭取國內民眾信任,可能在領土爭端問題上繼續採取主動強硬的政策,從而與中、俄、韓再次發生衝突。韓朝之間仍由因為領導人變更問題採取政治上相互攻擊對方的危險。台灣的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台海兩岸關係將難以保持現有的穩定狀態。

總而言之,全球40多個國家明年舉行大選,讓2012年的世界充滿了眾多不定因素。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