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水 水 水

發表時間:

全球水論壇大會3月12日至17日在法國馬賽市舉行。這是一場全球非政府組織、企業、政府代表、水利專家與科學家的盛會。近20000萬人與會。從1997年以來,論壇每隔三年舉行一次。本次論壇提出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落實地球上每個人的“用水權”,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地球上10億人喝不到飲用水。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在上游與下游的國家之間,如何分配好水資源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也許會挑起戰爭。

廣告

不安全飲用水:全球一號公敵

國際團結基金會總幹事長波衣內特警告:全球每一分鐘就有7個人死於不安全飲用水。我們甚至沒有一分鐘多餘的時間可以浪費。

那麼,時至21世紀第二個十年,飲用安全水作為人的基本權利,在全世界範圍落實得究竟如何?專家和與會的學者對結果是不滿意的。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將近10億人無法得到安全的飲用水。而且,因地域不同,提供的飲用水服務也是完全不平等的。
如果說農村飲用水的質量近年有了明顯改善,在城市卻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隨着全球城市化加速,貧民窟也在城市裡四處延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說,由於缺水,26億人沒有獲得所需的清潔衛生,這意味着相當大一部分人類仍在露天大小便。而由此引起的霍亂、腹瀉等疾病構成了全球第一大死因。

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對水的需求速度遠遠超過人口的增長速度:家庭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等等。生產能源同樣需要足夠的水量。

圍繞喜馬拉雅山水資源的多國演義

自古以來,為了爭奪水,爭奪水源,小至村莊與村莊之間的械鬥,大致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例子舉不勝舉。目前雖然沒有明顯的爭奪水的戰爭,爭奪水源的隱形衝突依然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巴基斯坦與中國三國之間為爭奪喜馬拉雅山水資源的一場拉鋸戰。

2011年2月,美國參議院發表了題為『避免發生一場水的戰爭』的報告。報告凸顯了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為爭奪水源,存在着可能發生戰爭的危險。其實,有關喜馬拉雅山山麓國家為爭奪水資源可能引發的衝突的研究已經很多,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這樣的一個觀察之上,這一由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組成的三角地區,由於氣候升溫的關係,水資源將會越來越缺乏。尤其中國和印度,經濟高速增長,需要大量能源,因而雄心勃勃地要在這一地區建造大型水庫,更引發了與處於下游的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

中國在雅魯藏布江興建大型水庫的計畫使其與下游國家的關係更形緊張,這一源自西藏高原的河流進入印度後被叫做布拉馬普特拉河,它流經中印有爭議的邊境地區阿魯恰爾邦最後流入孟加拉國。印度指責中國企圖在上游築壩截流,把河水引入中國乾旱的北方。二月份,印度的一些議員稱,由於中國從上游築壩,致使布拉馬普特拉河水位嚴重下降。三月初,印度水利部最後出面證實,布拉馬普特拉的水量沒有絲毫下降,才暫時平息了一場喧鬧。

僅從目前這一階段來看,指責中國建築水壩減少下游的水量與其說是現實不如說更多的是臆測。令人苦澀的諷刺是,印度指責中國在水問題上自私自利,印度卻無視位於下游國家孟加拉國對水的需求。孟加拉國指責印度在恆河、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上修建水庫。

在喜馬拉雅山更往西,位於“上游”的印度與位於“下游”的巴基斯坦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印度建造的三十幾座水庫成為巴基斯坦的眼中釘。巴基斯坦的聖戰份子甚至以“要水還是要血”來威脅印度。

問題的根源在於兩國的水資源逐漸減少,印度每個居民擁有的水量下跌至1700立方米,巴基斯坦下跌至1000立方米,致使圍繞水的爭奪越來越激烈。

儘管印巴之間發生了四次戰爭,多虧1960年在世界銀行主持下籤署的『印度河協議』,使兩國圍繞水的衝突目前僅僅局限於爭執的範圍。根據這一協議,所謂“西河”,包括印度河及兩條支流(Jhelum;Chenab)將近75℅的水量撥給巴基斯坦;所謂“東河”,包括印度河的另外三條支流(Ravi ; Beas ; Sutlej)分給印度。另外,印度從印度河和兩條支流有限度取水灌溉和發電的權利得到了承認,巴基斯坦從另外兩條印度河支流取水的權利也得到了承認。

印度一直以“印度河協議”為依據為自己在克什米爾建造大型水庫的計畫辯護。事實上,這件事不單純是一件法律的和戰略的事務,面對印度吹噓自我調節河流的能力,巴基斯坦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削弱。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