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廣資料

緬甸大事記

在1962年以後的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緬甸一直由軍人政權統治。這期間,軍政權對政治異己力量的暴力鎮壓伴隨着歐美國家不斷加強的制裁,使得緬甸在國際舞台上日益孤立。但是,自2011年3月軍政權自行宣布解散、吳登盛領導文人政府上任以後,短短一年之內,一系列開放措施重新吸引國際輿論對這個東南亞小國的特別關注。在民間反抗力量與軍政權博弈較量數十年之後,緬甸是否終於踏上了民主道路?

廣告

1947年1月,有緬甸獨立之父之稱的昂山將軍同英國簽訂協定,緬甸成立了以昂山為首的臨時政府。同年4月制憲會議選舉,昂山領導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贏得 202個席位中的196席。同年7月19日,昂山與其6名部長同時遭刺殺。

暗殺昂山並沒有阻斷緬甸的獨立進程。

19481月4日,宣布獨立,並脫離英聯邦,總理吳努推動建立多黨民主議會制,並在1960年組織的立法選舉中,大獲全勝,重新組閣。

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府,緬甸從此開始進入長達半個世紀的軍政權統治。

1974年1月,奈溫軍政權頒布新憲法,成立人民議會,並組建“社會主義綱領黨”,奈溫擔任黨主席,推出數項“社會主義”改革措施。緬甸更改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8年,因經濟形勢惡化,3月開始的大學生抗議示威活動在社會各界得到響應,抗議規模迅速擴大,奈溫政府逐漸對局勢失去控制,於7月宣布辭職,吳盛倫接任黨主席及總統。但抗議活動繼續,波及不同社會階層與團體,在首都仰光形成人數上萬的大型集會。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一組軍隊將領推翻政府,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廢除1974年頒布的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建立新的軍政府,此前的“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也改名為“緬甸聯邦”。與此同時,軍隊進駐各個城市,並向示威民眾開槍。有消息稱僅是仰光市內就有上千人喪生。

同年4月,緬甸獨立之父昂山將軍之女昂山素季返回仰光探望生病的母親,在醫院目睹因為抗議遊行而被軍隊槍殺的學生,感到責無旁貸,開始參與反抗軍政權的集會活動,要求成立過渡政府,組織自由選舉。9月27日,她與其他反對派成員聯合創立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並擔任總書記。全國民主聯盟呼籲結束軍政權,主張以民主程序治理國家。

1989年7月,昂山素季首度被軍政權軟禁。

1990年5月,緬甸組織獨立以來的首次多黨制選舉。全國民主聯盟黨囊括議會485席中的392個席位。但軍政權宣布選舉結果無效。

1990年底,昂山素季獲得歐盟議會頒發的薩哈羅夫思想自由獎。

1991年底,昂山素季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95年,自1989年7月起一直被軟禁的昂山素季獲得有限的行動自由。

1997年,緬甸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

同一年,昂山素季的丈夫染患癌症,但緬甸當局拒絕向其丈夫發放進入緬甸的簽證,只允許昂山素季前往英國探望。為避免無法重新返回緬甸,昂山素季放棄了赴英國探望的可能。1999年,其夫在倫敦逝世。

2000年5月,昂山素季再次被軟禁。

2000年10月,軍政府啟動全國和解進程,與昂山素季開始對話,但未公開對話情況。

2002年5月,聯合國與軍政府秘密談判後,軍政權解除對昂山素季的軟禁,允許她外出旅行和參加政治活動。昂山素季當時曾表示:這是緬甸的新紀元。

2003年5月30日,昂山素季在外地走訪支持者途中,遭遇埋伏,數名支持者喪生,她本人隨後也被逮捕,關進監獄。但考慮到她的健康狀況,當局將關押轉為軟禁。

2004年,軍政府總理欽紐將軍被免職,全國和解進程中斷。

2004年,軍政府組織召開已經中斷八年的國民大會,在最大的反對黨、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黨缺席的情況下,啟動制定新憲法程序,並推出所謂“有序”地走向民主的路線圖,為軍政權向文人政府過渡制定七點綱領。

2005年11月,軍政府將首都從仰光遷往中部地區的內比都。

與此同時,軍政權引據1975年頒布的防範破壞國家分子法令(該法令允許當局不經宣判,就以威脅國家主權為理由,宣布關押措施。),延長對昂山素季的軟禁措施期限6個月。

2006年5月,軍政權宣布延長對昂山素季軟禁一年。

2007年,軍政府大幅上調燃料價格,引發強烈社會不滿。8月中下旬在仰光開始的抗議集會,在9月時與大批僧侶的抗議集會會合,形成自1988年以來緬甸最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人數達近十萬。抗議者要求政府進行體制改革,推行民主制度,但當局開始大肆追捕抗議僧侶及異議人士,兩所佛教寺院甚至遭到政府軍空襲。據法新社當時獲得的消息,估計至少有4人在鎮壓行動中喪生,百餘人受傷。這次抗議活動後來被稱作是“袈裟革命”。

鎮壓行動在國際社會引發強烈抗議,但歐美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制裁緬甸的努力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反對。

2007年10月,吳登盛被正式任命為軍政府總理,並在同一年被晉陞為上將,成為緬甸軍隊中的第四號人物。

2008年5月2日,納爾吉斯颶風重創緬甸,尤其是仰光附近地區。根據官方的統計數字,至少13萬人喪生,或失蹤。

一周之後,5月10日,軍政權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就新憲法組織全國公投。官方稱投票率超過98%。

2009年8月,軍政權反覆延長對昂山素季的強制軟禁之後,又宣判對她實行18個月監禁。

2010年11月7日,軍政權組織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全國大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因宣布抵制選舉,而於當年5月被當局強行解散。

這次選舉共產生1154名議員,其中三分之二的議員是親軍政府的團結髮展聯盟黨成員。

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結束軟禁生活,重獲自由。

2011年2月4日,聯邦議會及軍政府指定的軍方聯合代表投票,推選吳登盛為總統。

2011年3月30日,吳登盛領導文人政府宣誓就職,此前由丹瑞大將領導的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解散。持續近半個世紀的軍政權統治結束。

2011年7月4日,昂山素季首次離開仰光出行,前往古城蒲甘旅遊,試探解除軟禁後的實際行動自由度。昂山素季曾於5月宣布將在全國展開政治之旅,遭到當局嚴厲警告。

2011年7月25日,昂山素季在仰光與政府勞工部長兼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長吳昂基會晤。兩周後,一名政府部長再次會晤昂山素季,並承諾雙方將繼續對話。

2011年8月14日,昂山素季首次離開仰光,開展政治活動,呼籲支持者要團結。

2011年8月19日,昂山素季首次與總統吳登盛會晤。雙方沒有透露會談內容。一名政府負責人表示,這次會晤是緬甸全國和解進程中重要的一步。會晤之前,總統政治顧問表示,雙方必須共同努力。

2011年8月27日,緬甸官方媒體報道,議會提議全面大赦。但相關報道沒有具體說明大赦提議是否涉及政治犯。據人權組織估計,緬甸在押政治犯可能多達2000人。

2011年9月30日,吳登盛政府回應民間抗議聲浪,宣布暫停與中國合作修建密松電站計畫。吳登盛表示,政府由人民選舉產生,應當尊重人民的意願。根據中緬政府此前達成的計畫,密松電站建成後,90%的電力輸往中國。但修建工程將淹沒800平方公里森林,一萬二千當地居民已被迫遷移。自當年春季起,克欽族游擊隊為抗議電站大壩工程,多次與政府軍發生衝突。

2011年10月12日,政府宣布釋放6300在押犯人,但其中只有大約200名政治犯,遠低於美國和歐盟期望的釋放所有政治犯的要求,緬甸反對派表示失望,但觀察人士認為,相對於此前只釋放刑事犯的做法,這已經是一個進步。

2011年10月14日,承認組建工會和罷工權利的法案生效執行。國際勞工組織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緬甸反對派和聯合國均對此表示歡迎。

2011年11月17日,東南亞國家聯盟外長會議肯定緬甸新政府的民主改革努力,支持緬甸主辦2014年東盟系列峰會的申請。這項決定標誌着緬甸開始走出孤立,重返國際舞台。

2011年11月19日,政府代表在緬泰邊境與多個少數民族武裝團體展開談判,嘗試走出雙方60年未間斷的武力衝突。緬甸境內有近130個少數族群。60年間少數族群一直與中央政府作戰,抗議政府違背獨立時承諾的少數族群行政自治原則。

2011年11月21日,昂山素季宣布有意參加次年4月1日舉行的立法補選活動。這將是她首次親自參加競選。

2011年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抵達緬甸展開歷史性訪問,這是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國務卿首次到訪緬甸。12月1日,希拉里在仰光與昂山素季會晤。希拉里宣布提供120萬美元援助,支持緬甸民主改革。

2011年12月12日,繼一周前與克欽族反叛武裝達成停火協議後,吳登盛要求緬甸政府軍不再向克欽人開槍。

2011年12月13日,緬甸官方媒體宣布,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重新註冊,成為合法政黨。

2011年12月15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其駐緬甸大使與昂山素季在仰光會晤。中國政府此前始終拒絕與西方政府共同採取制裁行動,譴責軍政權關押昂山素姬,是軍政權最重要的政治盟友。

2012年1月12日,緬甸政府與國內最大少數民族克倫族反叛武裝達成停火協議,繼續全國和解進程。

2012年1月13日,緬甸政府再次宣布釋放651名在押犯人,其中包括302名政治犯。這是一年之內,政府做出的最重要的特赦舉措。緬甸著名民主派人士敏哥奈(Min Ko Naing)和前軍政府總理欽紐均在獲釋人員之列。欽紐於2004年被以健康原因解除職務,次年7月因貪污、受賄等罪名,被宣判44年徒刑。敏哥奈則因1988年參加學生抗議活動而於1989年被捕。

2012年1月14日,法國外長阿蘭-朱佩抵達仰光。這是自緬甸獨立以來,法國外長首次正式訪問該國。阿蘭-朱佩在仰光與昂山素季會晤,並向昂山素季頒授法國騎士榮譽勳章。他同時承諾在人道援助和公民社會發展領域增加法國的援助,並考慮逐步解除對緬甸的制裁措施。

2012年1月14日,歐洲聯盟宣布解除對緬甸領導人發放入境簽證的禁令,但強調解除制裁措施將視緬甸是否繼續開放政策的努力而定。

2012年1月29日,昂山素季正式啟動競選宣傳活動,為參加4月1日的議會補選做準備。這次選舉將補選議會45個空缺議席,相對於議會席位總數的7%。

2012年4月1日,昂山素姬在補選活動中當選議員,正式進入緬甸政治生活。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