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折磨德國總理的法國大選

發表時間:

法國總統選舉明天4月22日迎來第一輪投票,現任總統薩科齊連任的前景不是太光明。在希臘債務危機和歐元危機的處理中,薩科齊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曾經形成親密無間的法德軸心,兩人名字被合並一起被稱作“Merkozy”形成一種 “默薩聯盟”。德國媒體評論說:整個法國大選薩科齊不利的局面,對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說,像是一場折磨人的酷刑。法國大選的結果對法德關係和歐盟進程的影響都值得關注。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到昨天為止,伶牙俐齒戰鬥力旺盛的薩科齊一直在使出全身解數,讓他的支持者們堅信他將贏得選舉。但民調顯示,不如薩科齊能言善辯的奧朗德的支持率穩步領先,有可能在第一輪投票中就領先於薩科齊,從而挫敗薩科齊第二輪競選的活力。如果薩科齊敗選,將使其成為自1981年吉斯卡爾 德斯坦以來,首位沒能連任的法國總統。

整個法國大選進程薩科齊艱苦不利居多的局面,對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說,也如同一場酷刑。默克爾一開始曾經不顧身邊人的反對,改變對鄰國大選持中立立場的傳統做法,明確押寶表示她對薩科齊連任的支持,還打算以德國右翼執政黨領袖的身份,親自出席薩科齊的競選集會。2007年時,默克爾曾經接待了到訪的法國社會黨候選人羅亞爾夫人,但這次卻拒絕接待希望到柏林會見她的法國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

默克爾對奧朗德極度不滿的原因很好理解,因為她已經和薩科齊結成完美的政治“伴侶”,通過歐元區危機風暴的洗禮,生性謹慎的默克爾終於對另類的薩科齊有了充分信任。如果薩科齊連任,對她本人明年德國立法選舉的成功意義重大,“默薩聯盟”繼續存在,就能繼續順利主導歐盟今後的進程。而奧朗德如果當選的話,就不僅需要新的磨合期,還會打破目前法國追隨德國來主導歐盟的局面。奧朗德要求對歐元區國家的節省開支的財政紀律協議重新談判,而這個協議是經過多次峰會艱苦談判才達成的。但默克爾也知道:這個由歐元區國家領導人同意的財政紀律協議,事實上還需要各國議會的通過才能生效。奧朗德還要求不能光有財政紀律,也要加入促進歐元區經濟增長的措施,並提出加強歐洲央行的作用和發行歐元債券的問題。這些建議不僅帶有法國左翼的政治觀念,也一直是歐元區爭論的話題。

默克爾押寶在薩科齊身上後,招致法國輿論大嘩和民意反彈,對薩科齊的支持者來說,默克爾的支持是安慰劑,是德國總理對薩科齊能力的認同。對薩科齊的反對者來說則像是一個刺激,反德情緒曾經上升,總體效果是適得其反。默克爾最終幸好沒有真的參加薩科齊的競選造勢,因為薩科齊又出其不意向極右翼靠攏,提出了一些反歐盟的意見,令默克爾無法公開認同。薩科齊先是批評“申根協議”造成嚴重移民潮,他說如果相關國家不找到解決辦法,法國將要重建自己的邊界。這一招讓默克爾見識了薩科齊政客特色另一面,因為默克爾不能不知道:“申根協議”國家對付移民潮的談判一直在進行,已經接近達成協議。讓默克爾對薩科齊不滿的地方還有:薩科齊最後為了選票,也認同奧朗德的一些意見,要把經濟增長提到歐盟談判桌上,要發揮歐洲央行的作用。而默克爾則堅持把歐洲央行的獨立性放在不可動搖的聖壇之上。

有些觀察家認為:法國選民對今年法國總統大選的關注度不如2007年,但今年法國大選的重要性可能是多年來最突出的一次,這是因為經濟危機和歐元區危機的大背景。這次法國大選的結果對法德關係的發展和歐元區歐盟的影響,都值得慎重評估。法國右翼《費加羅報》報道:有德國媒體認為:奧朗德一旦上台,就會對法國的經濟困難採取務實態度。而不少法國選民也看到:不管是薩科齊還是奧朗德,誰當選都沒有多少迴旋餘地,沒有更多的選擇,不會採取完全不同的政策。

薩科齊在2007年激發起法國選民的熱情有多大,今天“反薩”陣營力量就也有多大,這一悖論好似是理解薩科齊連任困難的一把鑰匙。經濟危機,政策失誤,個人執政風格,各種因素都有。但法德關係的重要性將最終克服政治理念和個人風格的隔閡,施密特和德斯坦,科爾和密特朗,希拉克和施羅德,都是合作很好但來自左右不同黨派的總統,“默薩聯盟”只是一個特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