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思潮與政見

奧朗德:我仍是社會進步的信奉者

發表時間:

經過艱難競逐,法國社會黨候選人左派人士奧朗德在第二輪投票中戰勝現任總統薩科齊,當選法國總統。奧朗德的當選,是自1981年密特朗當選總統之後,法國第二位左翼政治人物出任總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儘管法國左翼不乏出任政府總理的機會,但是,除去密特朗之外,總統位置在多數情況下由右翼人士出任。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法國傳統左翼尤其是社會黨經過八十年代密特朗時代之後,漸漸向管理型政黨轉型。但是,面對強大的右翼政黨,社會黨雖然數次爭奪,但一直沒有能夠奪回總統寶座。正是因此,儘管奧朗德此次當選早已為民調所肯定,但是法國不少輿論仍然一直半信半疑,對左翼能夠贏得選舉勝利持懷疑態度。一些輿論甚至認為法國戰後的左翼萬難突破總統選舉魔咒,密特朗只是一個例外。而奧朗德誠懇低調、謙虛務實的個人風格更難擔當叱詫風雲、一呼百應的法蘭西統帥角色。

新當選的法國總統奧朗德2012年5月7日在其競選總部向群眾致意。
新當選的法國總統奧朗德2012年5月7日在其競選總部向群眾致意。 REUTERS/Eric Gaillard
廣告

然而,奧朗德當選了!儘管奧朗德當選有各種偶然因素,如社會黨內對手的退場,右翼對手的輕敵,薩科齊糟糕的政績,極右翼的衝擊等等,奧朗德的當選仍然打上了深深的時代印記和有着鮮明的法蘭西民族的特色。當代法國政治文化有一個值得提出的特點。相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法國具有更多的注重平等的文化傳統。法國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三原則,平等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法國同時也是一個大政府、小社會的國家,法國革命前的科爾貝爾主義與革命時代的雅各賓主義均是典型的政府主導和籌畫財富再分配的大政府模式。大政府小社會與平等訴求相推相漲使得今天的法國社會具有典型的歐洲大陸福利國家特點。然而,這樣一個以傾向左翼平等的國家戰後卻主要為右翼政黨所統領。也許正是由於右翼較為務實,可以既兼顧平等訴求,又能夠力保自由才使得法國人一直將權柄交給右派的緣故。

與其保守回應不如積極進取

然而,法蘭西民族也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民族,近代以來,法蘭西在思想、文化、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等領域為世界做出過傑出的貢獻。一直到今天法國大革命雖然仍然引發世界爭議,但是法國革命通過突變方式推倒舊制度的模式,鮮明體現了法蘭西民族政治浪漫主義的風格。九十年代以來,尤其是本世紀初以來,法國雖然極力推動歐洲建設,但是全球化的浪潮日益使法國人感到一種深深的乏力感。薩科齊執政五年來,雖然以相當強勢姿態介入經濟,介入對世界金融危機的干預,但是,薩科齊的路,卻是保守回應之路,是收縮內斂之路。這一取向雖然使得法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經濟相對穩定,代價相對低下,但是卻不能令法國社會看到前途和希望。這一現狀,給奧朗德的更為積極、更加強調政府作為的政綱留下來開闊的想象空間。在保守、認命且看不到前景與不妨積極進取、另闢蹊徑之間,法國人選擇了後者。

法蘭西民族的理性精神

奧朗德一直將教育、青年作為其競選主軸,以希望和建設更為美好生活的訴求應對薩科齊強調危機、強調問題的恐懼宣傳。面對如潮湧般襲來的全球化,不少人包括眾多的左派人士均認為只有順勢才能求生,但是奧朗德明確表示,他仍然是社會進步的信奉者,他仍然相信人類面對未來應該有所作為,他表示,全球化並非是自然規律,全球化是一種政治建構。已經存在的並非就是不可改變的,全球化是人為的,因而也是可以改變的。進步雖然不應該再是一種意識形態,但是進步也不是罪大惡極。科學進步可以控制,人性進步更應該提倡。在整個競選過程中,儘管面對左翼和右翼民粹主義的兩面夾擊,奧朗德絲毫不為所動,堅持其審慎的理想主義理念,以積極進取的政治理念回答民粹主義和虛無主義。而他的對手,氣勢磅礴但卻外強中乾的薩科齊不僅為極右民粹主義所吸引,甚至認定只有全力回應來自極右翼的海妖的歌聲,才是鞏固政權的不二法門。然而,選舉結果表明,薩科齊終於墮入極右的陷阱。從這個意義上說,奧朗德的當選不僅表明他的選戰策略的正確,也折射出法蘭西民眾不為極右翼民粹主義所動的理性精神。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