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廣角

法國政府內的新面孔

發表時間:

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5月6日贏得總統大選後,新總理讓∙馬克∙埃羅(Jean-Marc Ayrault)立即組閣。政府內閣最大的特徵是,17名女性部長撐起了半邊天;在競選中得票率不過3%綠黨有兩名成員進入內閣;3名部長來自法國海外省,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新任司法部長克里斯蒂娜∙托比拉(Christiane Taubira)。

廣告

社會黨第一書記、前勞工部長奧博麗夫人“名落孫山”、出人意外。但執政經驗豐富的奧博麗夫人此次以退為進一定有其他考量。

和奧博麗夫人比起來,新任總理埃羅有眾人不知的優勢。

埃羅是密特朗看中的、從地方積累了豐富經驗的社會黨成員。他1989年擊敗右派候選人當上法國西北部-南特城市市長後,成功三屆連任。在任期間,南特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無軌電車、高速鐵路、自助自行車、文化城…南特城的發展模式已成為楷模。埃羅不僅有治理地方的經驗,他在議會中擔任社會黨黨團主席一職長達15年,對議會運作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獲得德文大學畢業文憑後,他前去德國留學,又回法任教,當德 文老師。這對注重發展法德關係的奧朗德來說,總理一職非他莫屬。

使得奧朗德毅然捨棄奧博麗、選擇埃羅的原因還有兩人十年建立起的互信。在奧朗德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的11年中,埃羅始終對奧朗德給予了鼎立的幫助。奧博麗拒絕入閣立即成為敗選右派攻擊新政府的口實。為了在立法選舉之前顯示社會黨的精誠團結,埃羅在組閣第二天特邀奧博麗夫人到總理府共進午餐。兩人在記者前熱烈擁抱的場面一一攝入了攝像機中。

法國新政府成員合影
法國新政府成員合影 @DR

“老先輩”執掌外交事務

一向支持奧博麗的法比尤斯在埃羅政府中擊敗所有對手,一舉出任外交部長。法比尤斯是埃羅政府中最有實力的人物。在1981年密特朗上台後,法比尤斯先後擔任過預算、工業部長。1984年,不滿40歲的法比尤斯成為法國最年輕的總理。2005年,法比尤斯率領社會黨中強硬派對歐洲憲法說“不”。這一頁歷史也為他如今出任外交部長投下了微微的陰影。但在新政府急需“老手”情況下,法比尤斯成為安穩人心的老先輩。

執掌經濟大權的卡恩學生-財經部長莫斯科維奇

面對歐洲空前的經濟萎縮、面對沉重的債務、居高不下的失業大軍,奧朗德把預算、財政、勞工部交給了三名心腹。

卡於紮克(Jérôme Cahuzac) 是法國前總理羅卡爾手下的社會事務部長,也是若斯潘總統競選班子的籌畫者。長年來,他擔任議會社會黨黨團財政預算委員會主席,這一職務使得他熟悉了經濟事務。在多年政治風浪的摔打中,這位原本是毛髮移植術的外科醫生漸漸成為一個預算能手。

新任財經部長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是斯特勞斯卡恩的弟子。他本科學的是經濟學,對哲學和心理學頗有研究,曾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和法國國立行政學院, 可以說是政治精英。卡恩紐約事件爆發後,莫斯科維奇選擇了奧朗德。當時肯走到奧朗德身邊的能人寥寥無幾。曾在若斯潘政府內擔任教育事務主管的莫斯科維奇將為減少債務、刺激經濟增長、重振法國施展他的才學。莫斯科維奇雖然不像米歇爾∙薩班那樣與奧朗德是摯交,但他堅定的大歐洲信念給法國和歐盟並肩走出危機增添了重重的籌碼。

最了解奧朗德的米歇爾∙薩班(Michel Sapin)接領了勞工部長一職。薩班是治理國家財政的能手。

他曾和總統奧朗德同是“法國國立行政學院”的學生,兩人1978年時在同一個學生宿舍度過了學生生活。畢業典禮時,他和奧朗德齊名排列第七(伏爾泰屆、第七名)。米歇爾∙薩班曾在1991年進入前總理科里松 (Edith Cresson) 政府內閣,第二年出任法國財政部長。當年,海灣戰爭衝擊着歐洲的經濟,失業大軍嚴重困擾着法國。

米歇爾∙薩班在擔任財經部長期間,一方面努力遵守財政紀律、平衡國庫收支;一方面又實施了與之相輔相成、促進經濟增長的財政措施。米歇爾∙薩班成功帶領法國走出海灣戰爭危機困境的經歷給新政府增添了分量。此前,很多人猜想,米歇爾∙薩班定會出任財政部長。但勞工部長一職也是新政府迎接挑戰的關鍵部門。

嶄露頭角新秀-內政部長瓦萊斯

在埃羅組閣中,巴黎東南郊埃松省(Essonne)省長瓦萊斯(Manuel Valls)出任內政部長本在意料當中,但社會黨中很多沒能進入內閣的老將對瓦萊斯的平步青雲怨氣重重。

瓦萊斯是西班牙移民後代,生在巴塞羅那的瓦萊斯二十歲時才獲得法國國籍。在黨內初選期間,他反對每周35小時工作制;贊成薩克奇右派陣營提出的“社會增值稅”(TVA sociale),以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瓦萊斯的主張成為社會黨治國的新亮點,當然他也招惹了不少的批評。

瓦萊斯作為奧朗德競選班子的發言人,顯示了他肯干、能幹、大膽細心的卓越才能。在第二輪投票前最重要的集會前,瓦萊斯4月29日星期日親往巴黎-貝西(Paris-Bercy)集會現場,考察每一個細節,做到萬無一失。可以說,瓦萊斯為奧朗德登上總統寶座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上任內政部長的當天下午,瓦萊斯到巴黎東南郊的“問題郊區”視察,他上任後立即做實事的風格給民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海外屬地女強人托比拉執掌司法大權

法國新政府中另一個亮點是司法部長克里斯蒂娜∙托比拉(Christiane Taubira)。當總統府發言人把托比拉的名字和司法部長聯繫起來的時候,民眾和媒體為之驚愕。

新司法部長克里斯蒂娜∙托比拉沒有法律文憑。但這個在法屬圭亞那長大的女性有着經濟學、農業食品學、社會學、美國非洲民俗學博士文憑。她在教授經濟學的同時,組建農業協會、成為圭亞那外貿合作成員。在創建了獨立黨派後,2002年,她代表“激進左派黨”參加全國總統競選。有人把2002年若斯潘總統競選第一輪落選的責任推給了托比拉。托比拉就是在這種無情的政治風浪中步步成熟。她出任司法部長的第一天強調了司法獨立性,立志要儘快填補被右派廢除“性騷擾”的司法空白。

曾在10名社會黨黨內極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之一蒙特布爾(Arnaud Montebourg)年輕有為、口若懸河。他極力反對全球經濟一體化,認為保護主義是振興歐洲不可避免的途徑。蒙特布爾此次出任“生產復興”部長一職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其實新命名的“生產復興”部既是過去大家熟悉的法國工業部。新部長蒙特布爾說,新的命名為的是強調振興法國本土工業的重要性。

新政府中教育部長佩永(Vincent Peillon)、國防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農業部長勒∙佛勒(Stéphane Le Foll)都是人們預料中的理想人選。其中,勒∙德里安曾被薩克奇看中,特邀他出任國防部長一職。但左派信念堅定的勒∙德里安婉言謝絕了薩克奇的盛情。

我們注意到,一直活躍在政壇上的綠黨人士塞西勒∙杜福羅(Cecile Duflot)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環保部。她出任住房部長後及時宣布了抑制房價的十項新措施。

4歲時陪着媽媽來到法國里昂市的摩洛哥後代瓦洛∙貝卡森(Najat VALLAUD-BELKACEM)年級輕輕,已擔任了婦女權力部部長兼政府發言人。這位羅亞爾總統候選時期的發言人成為女性步入政壇、融入法國社會的成功範例。

新政府中,文化部長費里佩提(Aurélie Felippetti)是意大利移民後代,她父親曾是鍊鋼工人。自小勤奮好學的她,畢業於一流的法國師範大學、曾獲得在教育界聲譽最高的古典文學教師資格考核(agrégée des lettres classiques)。但新上任的文化部長面臨6月中在東北部摩澤爾(Moselle) 選區地方議會選舉的考驗,如果敗北,她將卸任文化部長一職。新組成的內閣中,有四位部長將接受撲面而來的立法選舉考驗。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