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巴格達伊核會談在爭議聲中落幕

發表時間:

伊朗與“5+1”國際六強在巴格達舉行的最新核談,經歷兩天緊張談判之後,昨天在爭議聲中落幕。會議沒有取得任何結果,只決定下一輪會談定於6月18-19日在莫斯科舉行。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雖然出席會議的歐盟外交首腦阿什頓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兩天會議期間六強與伊朗方面進行了密集而詳細的會談,但媒體注意到,這次談判還是無果而終。

這次巴格達會談,國際社會方除了原先的“5+1”即美、英、法、俄、中五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及德國的代表外,還有歐盟的代表。中國方面則由外交部部長助理馬朝旭率團出席。這次會談的宗旨,是解決國際社會關切的伊朗核計畫可能用於軍事的問題,包括說服伊朗放棄生產純度20%的濃縮鈾,並接受國際核查人員檢查其有關的核設施及軍事設施,從而消除多年來伊朗因其有爭議的核子計畫而與部分國際社會交惡的狀況,以及伊朗核計畫可能給地區安全帶來的威脅。

按原定日程,巴格達會議應該為解決伊核問題達成一個框架,至少打下一個基礎。但昨天會議閉幕時,伊朗方和六強方都承認,談判過程雙方存在“嚴重分歧”。

歐盟外交首腦阿什頓在記者會上說,伊朗和國際社會“都想談判取得進展,雙方也有一些共同點;但存在嚴重分歧”。阿什頓當天沒有透露那些方面存在分歧,只說伊朗方面已經表示願意談一些關鍵議題,包括20%純度濃縮鈾的問題。

伊朗首席談判代表賈利利在會前曾表示,希望巴格達會談能成為伊朗和國際社會之間“一個畫時代的起點”;但會議結束當天晚上,賈利利沒說別的,只是強調伊朗有生產濃縮鈾的“絕對權利”。

據法新社報道,巴格達會談第一天,六國就開門見山向伊朗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這些建議包括交換核燃料、歐盟撤銷對伊朗石油船隻的封鎖令,換取伊朗放棄20%純度濃縮鈾。但伊朗方面認為,這些建議不在此前的伊斯坦布爾會談紀要里,也不在核不擴散條約框架內,伊朗方面無法回應。

伊朗通訊社的報道透露說,伊朗代表團要求調整這些建議,把無核化、地區非核化以及以色列擁有核武的問題也列入在內。伊朗代表團還表示,伊朗針對性提出的包括非核化及無核問題在內的五點“反建議”是透明而又全面的,伊朗要求國際六強在巴格達會議期間予以答覆。

顯然以上問題都未獲得澄清和解決。據消息人士透露,會談第二天,伊朗代表抱怨會議“氣氛很壞”;伊朗首席談判代表賈利利先後與歐盟外交首腦阿什頓舉行了三次雙邊會談,均未達成任何共識。

而據參加會議的西方外交官說,巴格達談判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伊朗方面要求承認其生產濃縮鈾的權利,而這個要求遭到六強的拒絕。

巴格達會議召開前夕,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剛剛結束其德黑蘭之行,並表示與德黑蘭方面達成了一 項有關消除對伊朗有爭議核項目疑慮的協議,而且將在近期簽署,但事情的發展似乎並沒像外界所期盼的那樣,美國對天野之彌宣布的消息表示歡迎,但警告伊朗要有言而有信,而不是光講空話欺騙國際社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