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婦女與家庭

2012選舉年看法國爭取男女平等參政努力

發表時間:

隨着2012年總統選舉的結束,法國政治生活中迎來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男女成員數字真正均等的政府,與此同時,新政府中再次設立女性權益事務部更使女性權益保護和男女平等努力成為政權更迭之際的突出話題。如果說這些都體現着爭取男女平等參政權利取得的長足進步的話,隨之而來的立法選舉也更顯示出這些努力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然面對重重阻力,平等依然更是期望實現的理想,而不是無可置疑的既成事實。

2012年5月17日,奧朗德(前排中)在總統府艾麗舍宮門前與新政府成員合影。
2012年5月17日,奧朗德(前排中)在總統府艾麗舍宮門前與新政府成員合影。 圖片來源:路透社/Pascal Rossignol
廣告

兩性平等政府: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法國女性在1944年才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女性走進政府可以說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1947年,Germaine Poinso-Chapuis作為首位擁有部長實權的女性走進政府。但是,政府中再次出現女部長則是在近30年之後:1974年,吉斯卡爾-德斯坦擔任總統時,西蒙娜-韋伊加盟由雅克-希拉克領導的政府,擔任衛生部長。隨六•八年五月風暴而起的女權運動顯然並沒有對女性平等參政形成有效的推動。1981年,社會黨人密特朗在總統選舉中獲勝之後,女性在政府中的地位略有改善,奧布麗、克萊松先後擔任部長,克萊松甚至成為法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前未見古人,但也後未見來者,她至今仍然是法國政壇曾有過的唯一的女總理。在她們之外,女性閣員在大多數情況下承擔的都是負責家庭、老人、殘疾人等社會事務部門的工作,在政府大政方針制定過程中未免人微言輕。而且,在八十年代,歷屆政府閣員總數接近50,但女性成員從未超過10個。1986年至1988年間,雅克-希拉克組建第五共和國首個左右共治政府,女性成員竟只有3人,而且,職務都是國務秘書。

男女平等參政只是在九十年代才真正提上法國政治生活的議事日程。1995年,雅克-希拉克當選總統,阿蘭-朱佩領導的新政府出現12位女性,其中有4位部長。繽紛的彩色套裙穿梭於單調的深色西裝之間,令人眼前一亮。不過,好景不長,僅僅5個月後,12名女性中就有8人在政府改組中出局,這屆阿蘭-朱佩政府也在法國輿論中被廣泛批評與嘲笑為男女平等努力中的做秀舉動。1997年,社會黨人在立法選舉中再度獲勝,若斯潘出面組閣,由部長、次長和國務秘書組成的26個閣員中有8位女性,是此前歷屆政府中女性成員比例最高的一屆,而且,負責就業事務的女部長奧布麗成為政府中的第二號人物。若斯潘政府此後又增加3名女性國務秘書,政府成員擴大至29人,女性增加至11人,佔總數比例超過三分之一。也正是在若斯潘政府的推動下,男女平等參加選舉的法案終於成形,並在2000年在議會獲得通過。

女性成員的多少從此成為任何組閣努力吸引注意的看點之一,但是男女數字均等顯然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2002年,雅克-希拉克開始第二個總統任期,在拉法蘭領導的三屆政府中,女性閣員的比例勉強維持在20%左右,但2005年德維爾潘擔任總理後,女性已經減少至6人,而且,其中只有兩人擔任部長職務。薩科齊總統任期內,菲勇領導的政府中,女性人數有所增加,但也從未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不過,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間,女性在政府中雖然仍然是少數,但傳統的重要政府部門不再是女性的禁區。阿里奧特-瑪麗不僅是法國第一位女國防部長,也是第一位女內政部長、第一位女外交部長,而拉加德則成為首次出任經濟部長的女性。

2012年,由埃羅領導的首屆政府首次實現了男女閣員數字絕對均等,而且,從目前情況看,男女權力分配總體虛實平衡。奧朗德可以說兌現了他的總統競選諾言。但是,女權活動人士在欣喜之餘,開始擔心在政府成員這些權力代表的背後,女性在部委構成、部長辦公室等那些隱蔽的權力運作環節中的代表性,因為,在最先披露的一系列部委團隊的構成名單中,女性人數明顯低於男性。

兩性平等參選:表象與實質

首屆男女平等政府的出現無疑標誌着法國爭取男女平等參政努力的進步,但是,這種平等原則在民選代表機制中還遠沒有得到體現。隨總統選舉結束而開始的立法選舉爭奪中,圍繞平等原則的種種緊張關係足以顯示實現平等目標的道路仍然難說平坦。

事實上,女性在民選機制產生的機構中人數的多寡比政府構成中的性別比例更能體現男女參政是否平等的現實,因為,它不僅取決於某屆政府、某位總理一時的政治意願,更由於它的選舉性質,而取決於各政黨的長期努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法國女性在民選機制中爭取平等的努力進展可謂十分緩慢。從1947年首次出現女性部長到2012年政府男女成員各半,平等原則在法國政府構成過程中從理想到現實的道路用了65年。而在同一個時間段中,女性在國民議會中的比例始終沒有超過20%!1945年,也就是法國女性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後產生的第一屆國民議會中,女性占議員總數的5.6%。41年後,1986年立法選舉產生的國民議會中,女性比例為5.9%,也就是說40年間,女性進入議會的人數只上升了0.3個百分點!1997年,女性議員在國民議會中的比例得益於社會黨人若斯潘制定的女性候選人配額要求而上升至10.9%。但15年後,2012年,在新的立法選舉開始之前,女性在國民議會中所佔比例仍然只有18.5% !這個比例使得法國在歐洲國家議會下院女性議員比例排行榜上遠遠落後於北歐國家,名列第二十位(法國男女平等觀察所數據)。

根據法國男女平等觀察所的數據,在國民議會之外,女性在地方選舉中也沒能實現與男性平起平坐,除在大區議會中,女性議員人數與男性旗鼓相當,達到48%外,各地市鎮議會中,女性議員比例達到35%,但只有14%的市長是女性;在省議會中,女性比例為13.8%,但只有5%的女性擔任省議會主席。

相較於眾多歐洲國家,法國政治生活確實有更根深蒂固的排斥女性的傳統,但當代社會選舉制度和政治運作模式也對在二戰後才獲得被選舉權的女性形成更多障礙。一方面,多數選舉制自然使當地知名人士,也就是已經進入政治生活者在名義上開放的選舉活動中享有更多優勢,另一方面,長期維持的多職兼任現象也使女性缺少參政的實際空間。從這個角度說,推動女性參政不僅僅是促進男女權利平等,同時也是推動法國政治生活新陳代謝的重要努力。

促進女性參政的努力近些年來伴隨着立法的步伐。九十年代初期,女性爭取平等權利的努力逐漸放棄了此前堅持的女性參政配額主張,開始呼籲平等原則,推動男女在政治生活中在數字上的均等。這項最初從知識界發出的呼籲,得到一些歐洲國家的支持,也在法國左翼政黨中得到響應。在若斯潘政府的推動下,1999年,男女平等參政的原則寫進共和國憲法,要求政黨在競選活動中保證候選人男女人數各半的法令也應運而生,在2000年獲得議會通過。女性參政比例一直乏善可陳的法國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大部分選舉活動中明文規定男女人數各半的國家。根據這項新法令,任何在選舉活動中未能遵守男女人數各半原則的政黨,都將付出財政代價,也就是失去一部分國家對政黨活動的資助金。

不過,2012年,法國出現首屆男女平等政府的時候,女性候選人在總統選舉後的立法選舉中的比例從2007年的41.6%下降到40%。根據法國內政部的數據,2012年6月10日立法選舉首輪角逐中6591位競選人中,共有女性2641人。2000年通過的男女平等參選權利法令中的經濟制裁顯然威懾力有限,剛剛經歷了總統選舉失敗的人民運動聯盟黨為爭取更多議會席位,寧願支付罰金,也不願優先考量平等原則。該黨的候選人總數中,女性比例不足30%,而在2007年立法選舉中,該黨已經因為推薦候選人人中只有26%是女性而失去近四百萬歐元來自國家的政黨資助金。不過,社會黨和綠黨都聲稱遵守了平等原則,推薦候選人中,男女人數各半。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在這次立法選舉中,女性推薦候選人甚至略多於男性;但中右派政黨、貝魯領導的民主運動黨則沒能達到平等目標,推薦候選人中只有40%的女性。其他小黨則因為無力支付罰金,而嚴格遵守了男女人數對等的要求。

不過,人數上的平等在一定程度上掩蓋着不平等的事實。相關法令規定事實上只涉及推薦候選人的男女人數比例,而無法限制最終當選人中的性別比。於是,一些政黨只在那些勝選無望的選區安排女性候選人。人民運動聯盟黨在巴黎有5名女性候選人,但是,這5人顯然沒有任何一人有望獲得勝利。這種名不符其實的表面平等在該黨內部引起女性的憤怒,原司法部長拉齊達-達蒂最終放棄了與原政府總理菲勇競爭的堅持,但另一名女性則在決定獨立參選,以挑戰人民運動聯盟黨無視平等原則推薦候選人的做法。在男女平等參政努力上一向表現較為積極的社會黨雖然表示無論是在候選人人數上,還是在選區優劣分配上,都尊重了男女平等原則,但是,左翼享有優勢的土魯茲,一名當地社會黨活動人士投票推選的女性不得不讓位於總部派去參選的男性候選人。而且,左翼傾向的《解放報》也注意到,社會黨把那些在總統選舉中使奧朗德順利獲勝的選區,更多地分配給了男性候選人,也就是說男性候選人得到了更多容易獲勝的選區。……

也就是說,在男女平等參政方案出台12年之後,在政府首次實現成員男女平等之際,女性在民選機制中實現與男性數量上的平等的路仍然遙遠。而且,奧朗德的首屆男女平等政府34名閣員中有24人參加本屆立法選舉,競選失敗者將不得不放棄政府職務。立法選舉後,新政府是否仍然保持其男女人數均等的特色還是未知數。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