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德國警告不要軍事干預敘利亞

發表時間:

隨着敘利亞流血事件的繼續,德國對敘利亞局勢的關注也日益密切。總理默克爾日前表示,敘利亞局勢很糟糕,但她繼續呼籲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法國總統奧朗德則不排除軍事干預敘利亞的可能。而俄羅斯和中國則堅決反對軍事干預敘利亞。眾說紛紜,國際社會能夠就敘利亞問題達成一致嗎? 

廣告

在德國媒體的眼裡,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步調一致乃是兩國政治協調的象徵。《每日鏡報》注意到,普金總統訪問中國時,再次表示要擴大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中俄在能源上的進一步合作也將使兩國繼續靠攏。而普金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也使這一組織的勢力得到了加強。在敘利亞問題上,俄國堅決反對軍事干涉敘利亞,是因為俄國在敘利亞有它的利益。中國在敘利亞雖然沒有值得一提的利益,但在敘利亞問題上卻緊跟俄國,你唱我和。這兩個在聯合國安理會有否決權的國家將阻止安理會作出出兵敘利亞的決議。

不過,德國民眾也大都反對出兵敘利亞。在N-TV新聞電視台最近的一次電話民意調查中,有90%以上的人反對軍事干預敘利亞。

媒體也大多反對派兵敘利亞。德國無線電台寫道:誰要開戰,他就必須清楚,到時該怎麼結束戰爭以及戰爭會帶來的後果。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沉痛經驗表明,軍事干預後,局勢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再者,敘利亞的局勢更為複雜,它有如近東的咽喉。各種衝突彙聚在這裡,令近東這一危機區幾乎要窒息。敘利亞既是伊朗又是俄國的利益區,同時又是對抗以色列的前線國家。敘利亞是許多庫爾特人的家鄉,但同時又是土爾其的鄰居。敘利亞是一個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軍事打擊未必能快刀斬亂麻。當然,這並不是說,人們就應該無所作為。但國際社會太過於注重軍事干預和無所作為這兩個極端。其實,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很大的灰色地帶,各種外交手段在這裡可以派上用場。《時代報》更認為,由於捲入敘利亞戰爭的派系太多,軍事干預不但不能解決衝突,反而會擴大衝突。

德國上次在安理會利比亞決議上投了反對出兵利比亞的票,引起媒體嘩然。雖然德國民眾大多數贊成政府的立場,而且北約軍事打擊後利比亞局勢依然混亂使越來越多的人反對出兵,但德國政府當時沒有站在西方盟國的一邊,而是站到了俄國和中國的一邊,還是被媒體普遍說成是站錯了隊。

這一回,俄國總統普金本月初訪問德國,兩國首腦會談後舉行記者招待會,默克爾連說兩次“我們一致要求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普金只是附和說 :“我們在敘利亞問題上是一致的。”這一幕被媒體解讀為德國和俄國站到了一起。儘管以色列現在呼籲西方參與解決敘利亞問題,但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於本月10號還是警告人們不要軍事干預敘利亞,因為存在戰火蔓延到周邊國家的危險。雖然德國的表達重點此前是放在“政治解決”上,但德國反對出兵敘利亞的態度顯然越來越清晰。而國際社會則有如一盤散沙,對下一步該怎麼走暫時沒了主意。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