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走進法蘭西

法國總理民意指數創新低

發表時間:

在入主馬提尼翁宮僅半年之際,法國總理埃羅的民意指數不斷下滑,民眾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漸形成。11月2日出版的《世界報》刊出法國特恩斯市場研究集團(TNS-Sofres/Sopra)為《費加羅雜誌》所做民調結果顯示:內閣總理埃羅的民意指數大幅下滑了七個百分點,如今,只有34%的法國民眾對總理持信任態度。這是自1995年阿蘭-朱佩創下33%的記錄以來,除埃迪特-克勒松極其個別的個例(30%)之外,歷屆總理上任六個月之後的民調中創下的最新紀錄。總統奧朗德的民意指數也下跌了五個百分點,對其表示信任的民眾比率為36%。

廣告

對此,法國民調機構負責人愛德華-勒塞爾夫(Edouard Lecerf)接受了《世界報》的採訪。勒塞爾夫表示,不同階層民眾對總理的不信任情緒是逐步形成的。與歷屆內閣總理相比,埃羅的起點較低,六月份在出任這一職務時,民意信任度僅為50%。雖然一個月之後,曾一度達到54%,但至九月份,卻滑至51%,特別是最近兩個月來,民意指數一跌再跌,跌至今日的34%。

從社會階層層面看,對總理埃羅仍持較高信任度的,目前僅剩下唯一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知識人員這樣一個階層,這個階層中,對總理持信任態度的比率仍佔45%。擔任總理之初,埃羅面對的是相對溫和的公眾輿論,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輿論沒有顯露過高的熱情。然而,隨着社會計畫的披露以及失業率的增加,公眾輿論不斷惡化;尤其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政府內部傳出的不協調之音,更加重了這一傾向。

埃羅本人也因對一些問題發表看法惹來麻煩。法國總理最近有關35小時工作制問題的表態一度引發軒然大波。10月29日,在與《巴黎人報》讀者的一次交流中,埃羅表示:每周35小時工作制並非禁忌話題。可以圍繞恢復“工作39小時付酬39小時”的問題展開辯論,他並非教條、武斷之人。短短一句話隨即竟引發了全社會的激烈反應。

每周35小時工作制是社會黨總理若斯潘執政時於1998年6月通過的一項法律。此前,法國自1982年起始終推行39小時工作制。這一計畫的初衷是減少僱員工作時間,迫使僱主多僱人的方法完成同樣的工作量,以達到增加就業的目的。時任就業部長的奧布莉表示,此舉每年將至少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法國是目前歐盟27國唯一實施35小時工作制的國家。

埃羅在35小時工作制問題上引火燒身之後,不得不親自出面滅火。10月30日一早,法國總理就在法國新聞電台上對其原話的意義做出解釋,表示:“儘管在法國,任何社會政策都可以公開討論,但是,政府目前不會在每周35小時工時方面進行改革。不會否定35小時工作制,因為它不是導致法國經濟困難的根源。”

分析人士認為,為了改變目前這種民意低迷的局面,總理埃羅必須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謹慎、並確保內閣成員在諸多問題上的立場一致;必須在不同領域給出積極的信號,尤其在涉及民眾最關心的就業、購買力和健康的話題上。然而,對政府而言,面對不表信任的輿論,要讓民眾聽得進可以改善自身形象的話題卻並非易事。為了重獲信任,埃羅必須加倍努力。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