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巴勒斯坦在聯合國的新地位引發不同反響

發表時間:

聯合國大會周四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的投票表決。對此,各方反應不一:有聯合國的掌聲、拉姆安拉的歡呼雀躍聲;有各國表示滿意或保留的表態、也有以色列的憤怒。儘管這次投票結果並不出乎意料,其歷史意義卻非同一般。巴勒斯坦以138票贊成、九票反對(其中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另有41票棄權的結果最終獲得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同一天,恰為聯合國181號決議通過65周年,根據相關決議,巴勒斯坦境內應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投票結果公布後,在座無虛席的聯合國大會會場,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在拉姆安拉的總部籠罩着喜慶氣氛,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數千巴勒斯坦人揮舞着旗幟走上街頭,向空中鳴槍並燃放焰火,翩翩起舞;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指出,聯合國表決確立巴勒斯坦為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是巴勒斯坦走向獨立的“歷史性”一步。阿巴斯同時表示,巴勒斯坦建國仍有“漫長道路”要走,他還呼籲控制加沙走廊的哈瑪斯集團與法塔和解。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領導人阿巴斯在聯合國尋求提升地位持支持立場的哈馬斯組織在加沙對投票結果表示了祝賀,該組織一名負責人對法新社指出:這是巴勒斯坦步入自由之路取得的一個新勝利。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則認為,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的表態具有“誹謗和毒害”性質,他認為,聯合國的表決“不會改變當地局勢,如果沒有以色列公民的安全保障,便不會有巴勒斯坦國。”

美國方面作出了類似表態。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蘇珊-賴斯將聯大的表決稱為是一個‘不幸的’結果,她表示:聯大投票令人遺憾,結果可能事與願違,聯合國給與巴勒斯坦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的表決將為巴以和談設置“更多障礙”,美國有充分的理由投票反對。賴斯指出:這次表決結果並不意味着巴勒斯坦成為一個國家。她還表示:巴勒斯坦的唯一出路是與以色列進行直接和平談判。美國國務卿克林頓也作出相應批評。

在大洋彼岸,歐洲國家立場各異。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國投了贊同票,英國和德國則採取了棄權方式。一些外交人士披露,許多歐洲國家認為:在奧巴馬剛剛重獲連任以及以色列將迎來立法選舉的背景下,這次表決時間的選擇不合時宜。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聯合國投票表決後發出呼籲,敦請巴以雙方”無條件地”“儘快”恢復和談。“直接對話是為衝突找到最終出路的唯一途徑,法國願以以、巴雙方朋友的身份參與”。法國在聯合國的本次表決中起了積極作用。在本次表決中使用了棄權票的英國政府則表示,尊重聯合國大會的決定。英國外相在一份公報中指出,倫敦將“為重啟和平進程作出加倍努力,並將繼續全力支持阿巴斯、支持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以及兩個國家的模式”。

巴勒斯坦從1974年獲得“聯合國觀察員實體”地位到如今的“聯合國觀察員國”身份,其間度過了38年的漫長時光,然而,相對最終獲得聯合國的正式承認、接納其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而言,僅是萬里長征中的一步。如果按照1947年聯合國規定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家的決議算起,巴勒斯坦已經等待了整整65年。不過如今,巴勒斯坦將以聯合國觀察國身份參與國際事物,無論如何,這都是巴勒斯坦邁向最終建國的關鍵一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