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東北亞:該務實了罷?

發表時間:

今天法國各大報紙頭版主要內容如下:《世界報》和《解放報》是有關敘利亞的局勢。《解放報》說阿薩德是“一意孤行的屠夫”,《世界報》說“敘利亞處在戰爭機制當中”;《費加羅》和《今日法蘭西》報不約而同刊出法國演員“大鼻子情聖”德帕蒂約展示他的俄羅斯新護照的照片。《費加羅》報在頭版社論中說,普京和德帕締約演的這一幕,讓法國成了全世界的笑料,這是總統奧朗德荒謬稅務政策的結果。法國經濟報紙《回聲報》大標題是“75%的富人稅讓政府大傷腦筋”;法共《人道報》呼籲給外國僑民投票權;天主教《十字架報》介紹教會籌備周日舉行“反同性戀結婚大遊行”。

廣告

俄中支持阿薩德造成敘利亞局勢惡化

《解放報》今天社評題目是“兇手”,評述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昨天發表電視講話的強硬立場,說他面對21個月的民眾起義和反政府武裝佔領越來越多的地盤,顯出一副毫不動搖的獨裁者面孔。

阿薩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背後有兩大盟友,俄羅斯和中國的支持。而莫斯科和北京對阿薩德的支持,不僅任由敘利亞當局強力鎮壓,造成6萬多人死亡,而且使敘利亞局勢不斷惡化:卡塔爾,沙特等國資助的各路勢力及各種教派正在將一場內戰轉變為教派戰爭。敘利亞面臨被瓜分的危險。而這樣黑暗的局面應該被記在普京所做的一長串壞事的賬單上。

東北亞:該務實了罷?

法國《世界報》今天在地緣政治版刊出該報駐東京記者彭斯(Philippe Pons)的文章,題目是“東北亞:該務實了罷?”文章說,東北亞三個強國,中日韓最近兩個月相繼更換領導人,也許會在地區緊張局勢不斷升溫之際,重新洗牌,轉向務實主義,特別是經濟方面的務實主義應該有利於緩和局勢。

中日韓同時更換領導人

文章說,去年11月,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上台,接着是日本的安倍晉三和韓國的樸槿惠相繼在大選中獲勝。安倍重新出任日本首相,樸槿惠即將出任韓國總統。而朝鮮也在一年前換了領導人。這一系列領導人變動的背景,是越來越緊張的東北亞局勢,中日韓三國的民族主義不斷升溫。中日和日韓關係變壞,加之朝鮮12月發射火箭衛星,違反聯合國決議,展示發展飛彈的雄心,都使得東北亞局勢益發不穩。而在這個搖晃的局面中,最令人擔心的是中日關係,因為中日關係不僅影響東亞局勢,也關乎到美國。

美國不願捲入釣島軍事摩擦

日本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基石,日中關係的惡化也關乎到美國對外戰略,美國要將正在膨脹的亞洲作為其對外行動和資源戰略的一個樞紐和支點,目前美國在日本有7萬5千駐軍。但無論如何,美國絕對不願捲入日中因釣魚島爭端擦槍走火的軍事摩擦。

韓國與日本的島嶼爭端也給美國控制中國膨脹的東亞戰略帶來麻煩。而韓國新領導人樸槿惠在朝鮮發射火箭之後,仍表示與平壤對話合作的方針不變 。平壤新主人金正恩也向南方伸出橄欖枝,呼籲結束南北敵對局面。

美國作為其盟友日本韓國的保護神,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主宰他們的關係,華盛頓未來也要順着樸槿惠,放鬆對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做壞事的懲罰力度。

文章說,中日敵對的根源是歷史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但安倍晉三似乎想否認日本皇軍1937年在南京的大屠殺和強迫20萬亞洲婦女做慰安婦問題。後一個問題也引發韓國的強烈不滿。對此,北京和首爾都表示,“日本絕對推卸不了責任”。韓國人對日本的憤怒情緒可以從該國媒體對安倍當選的報道中體現出來。預計韓國新總統樸槿惠將無法平息眾怒。

習近平不會放軟身段

而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則將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新生,做為他的黨的凝聚力,因此看來習近平也不會放軟身段。

文章說,儘管各國都擺出一副民族主義姿態,現實的情況卻在促使各方採取實用主義。於是安倍晉三上台後改變了競選時的強硬言辭,並向北京派遣特使,取消向釣魚島派駐保安的計畫。對於日韓的島嶼爭端,安倍政府撤銷參與“竹島日”活動。對於他是否會參拜靖國神社,安倍仍然含糊其辭。

安倍在2006年至2007年第一次出任日本首相時曾經修復因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而弄壞的日中關係。因此安倍很長時間被北京稱為“中國的朋友” 。那麼,安倍能否抑制不斷升級的中日緊張關係?中共黨報《人民日報》要求“日本不要跟歷史開玩笑”,因為那將導致日本“永遠得不到鄰國的尊重”。

擱置爭議是最佳選項

但在釣魚島問題上做妥協,則很難找到一個雙方都不丟面子的辦法。日本宣稱這幾個小島都是日本不可分割 的領地,甚至否認與中國存在主權爭議,而中國則從日本佔領該島看到過去侵略的痕跡。而擱置爭議,優先發展雙方共同利益,可能是最有可能的妥協方案。也就是說,回到撞船和國有化事件之前的狀態。而中日經貿的分量似乎有利於平息這個島嶼爭端。這個選項受到日本商界的支持。安倍在競選中策承諾要重振日本經濟,經濟也是日本國民頭號關心的問題。

該文最後說,日本將在今年7月舉行參議員選舉,安倍沒有忘記他上次下台的教訓,那就是不顧社會民生而強調民族主義。現在安倍必須將他抑制中國向太平洋擴張的目標藏起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