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馬英九任內首推公投決定核四廠存廢

發表時間:

●前幾天台灣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政府將推動核四公投,成為台灣最熱門的話題,為什麼舉辦核四公投,在台灣這麼受到關注呢? 江宜樺宣布台灣要推動核四公投,可以說是台灣第一次真正具有意義的公民投票,當然也可以視為華人世界第一次具有意義的公民投票。因為投票的結果將決定已經接近完工的台灣第四座核能發電廠是要繼續興建並完工啟用,還是就此打住停建,從此走向非核家園之路。由於將牽涉到電力的供應、對經濟的影響」以及核能災害時對人類環境的衝擊,再加上台灣已經為核四廠投注了2800多億新台幣,前後耗時二十多年,這個時候要公投決定是否停建,當然是一件非常重大的公共政策,而台灣的公民能有機會靠自己的一票,決定具有重大爭議的公共政策,對全球華人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可是在陳水扁主政時期,台灣也舉辦過六次公民投票,這樣說來,核四公投並不是第一次囉?
 

當然!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以前六次公投的議題都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選戰的策略性,說是選戰工具也無妨,有些甚至是操之在人,就算通過公投也無法做到命題,比如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或是軍購公投等,都不像這次「是否停建核四廠」的公投對人民來說,更具體和直接。而且因為台灣反核的聲勞也很高,一旦公民投票決定停建,不管台灣將遭 受多大的經濟損失,甚至限電、影響工商業發展、國際賠償等,政府都必須去執行。換句話說,核四公投具有「讓老百姓選擇自己未來生活方式」的深遠意義。
 

●馬英九政府宣布要推動核四公投之後,民進黨有什麼響應?公投可能在什麼時候實施呢?

本來民進黨正打算和環保團體合作,明年七和一選舉的時候,再度推出「公投綁選舉」,充分利用日本福島核災之後,台灣社會大幅增加的反核力量,再配合選舉日期實施,提高公投的投票率,讓核四公投比較有機會跨過50%的門坎。不料新上任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快刀斬亂麻,二月底宣布推動核四公投,立法院將在三月提案,估計今年八月就可以實施台灣第一次單獨舉行──不綁大選的公民投票。現在看起來,綠營顯得進退失據,因為通公投的門坎是需要有超過一半的公民出來投票,公投案才算成案,投票的人裡面還得有過半支持才會通過。在「公投綁大選」的當年,六個公投案都沒有辦法成案,一旦單獨舉行公投,民進黨完全沒有勝算,而核四公投又是民進黨長久以來的主張和選舉工具,面對國民黨提出來的公投無法反對,又想不出別的辦法,只能毫無章法地要求修法降低公投法門坎,和調整公投題目,但修法的要求很快被國民黨譏諷「哪有要上場比賽了,才要修改規則的」。現在的情況看起來,國民黨是佔了上風,因為公共政策的公投一旦投票實施,未來八年不再度就同一議題舉辦公投,換句話說,只要這次台灣民眾不支持停建核四,2014和2016的選舉,都不有核四公投的議題,國民黨可以說拆除了一枚政治未爆彈。
 

●為什麼民進黨主張調整核四公投的題目呢?會有什麼重大的影響嗎?
 

目前國民黨打算提出的公投題目是「你否支持停建核四?」前面我說過,公投複決政策具備高門坎,不容易過關,所以民進黨就主張公投題目應該是「你是否支持續建核四?」。民進黨的算盤是,當時候投票的公民沒有超過一半,還可以對支持者宣稱「是老百姓不支持續建核四」,其實這是個錯誤的思維和邏輯,因為一旦投票人數沒有過半,法律意義是「這個公投案沒有成案」,並不具備其他意義。

台灣的中央選舉委員會也解釋,公投是一種複決案,是對現行政策或狀態的複決,現行狀態既然是續建,公投題目就必須是「你是否支持停建核四」。可以預見未來幾個月,有關公投過關的門坎,以及公投題目的設定,台灣藍綠陣營仍會吵鬧不休,因為台灣的民主政治其實仍在蹣跚起步的階段,政治人物和公民的民主素養仍有待提升,核四公投充其量只是政治鬥爭的延續,不宜把它太過美化或神聖化。

只是相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兩黨政治和公民投票仍屬天邊的彩雲,相形之下,台灣民眾似乎比較有選擇權。可以預見,這次的核四公投可能又會讓大陸公民高度羨慕台灣,因為這究竟是一個人民有權可以投票決定國家重大政策的社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