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香港政治以激鬥激 沉默大多數被綁架

發表時間: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什麼?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香港政治以激鬥激沉默大多數被綁架。香港的激進建制派與激進泛民派最近在旺角街頭對峙,反映了香港政治「以激鬥激」的現象,沉默大多數面對被少數激進派綁架的危機。兩陣營在網絡上的唇槍舌劍移師街頭上演,對峙長達六小時,顯示社會的裂痕越撕越大。在「弱政府,強社會,瘋政黨」的政治結構下,理性的聲音被掩埋,雙方只問立場,不問是非。香港社會須慎防重演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被藍綠撕裂的歷史。

廣告

 

香港過去有沒有出現過這種兩派激烈對峙的現象呢?

兩大陣營激進對峙,香港人記憶中是一九五六年的香港暴動,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支持者的衝突,也可說是國共內戰的延長,也是冷戰的結構。但今天在香港,國民黨與共產黨早已握手言和,冷戰早已結束之際,卻爆發泛民派與建制派的激進力量的衝突,也顯示了香港最新的內部矛盾。

為什麼近年來香港社會撕烈的情況會加劇呢?

近年在尋求民主政治的光譜下,呼籲儘快落實普選的泛民主派與維護政府循序漸進實行民主的建制派之間,分歧的裂痕越撕越大。自從香港大學教授戴耀廷、中文大學教授陳健民公開聲稱以不惜違法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爭普選,社會激化越趨升溫。在網絡上,以及一些小型論壇中,為「佔領中環」、「限奶令」、「香港東北地塊發展」等議題,兩大陣營不時發生衝突,甚至令理性討論的論壇亦不時因受到衝擊而腰斬。

學者對香港目前這種社會撕裂的情況有什麼看法嗎?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評論指出,香港這些衝突「預示着社會分裂加深,以及管治權威崩壞。所謂楷模與中立角色,漸見邊緣化」,面對這種變化,他認為:「民主、自由與法治,是持續建設與經營,而非一派對另一派取而代之的零和鬥爭。而公眾在當中能否展現理性與包容,決定了政治文明與生活素質的高低。」香港大學專學進修學院院長李焯芬說,回歸以後有一部分香港人很希望香港可以快點走向民主政治,走向普選,希望見到政治改革的成果。也有一部分香港人比較傾向循序漸進,每一屆的選舉都能朝着民主的方向走,走向全面的普選。這樣不同的意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兩方面的差距似乎越來越大,有時變成尖銳的矛盾。李焯芬指出,沉默的大多數同樣期待民主發展,但不贊同用一種激烈的方式去撕裂社會,而希望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步步朝民主政治走。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了,中國作家笑蜀被國保押送出北京,後在廣州重獲自由。笑蜀聲明,此次被喝茶全因救援許志永等新公民運動參與者而起;而他「願為救援許志永等兄弟、為公民社會建設付出代價」。維權人士王功權、笑蜀及許志永呼籲「中間社會」站出來,以理性、建設性推動社會進步。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