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巴以雙方邊打邊談

發表時間: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今天在耶路撒冷正式開啟已經凍結了三年的和平談判,巴以雙方上個月底在美國的推動下在華盛頓舉行了為期兩天的談判,確定了新一輪的談判的談判框架,包括參與談判的人員,談判的具體時間以及地點,以及談判所涉及的具體內容。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根據法新社發自耶路撒冷的專題報道,此次談判將從今天開始持續九個月,雙方一致贊成無論發生任何事件,都將維持談判。鑒於今天時局動蕩的中東以及巴以之間長期的不穩定的局勢,此一前提的確定確實至關重要,就在談判正式開啟之前幾小時,以色列南部加沙邊界地區就遭到哈馬斯組織的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因此對加沙的兩處火箭彈發射地進行了空襲。不過,此一突發事件並沒有影響巴以和談的正常啟動。

此次參加巴以談判的有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美國三方的代表,巴勒斯坦參加談判的是首席談判塞班•埃拉卡特和法塔赫中央委員會成員穆罕默德•史塔耶,以色列方面參加談判的是以色列司法部長茨比•立夫尼以及談判專員伊紮克•摩爾高,美國前駐以色列大使馬丁•恩迪克被美國國務卿克里任命為巴以談判特派專員。就在巴以談判的同時美國與俄羅斯,歐盟以及聯合國等國際與機構進行商榷,計畫為巴勒斯坦提供四十億美元的投資旨在刺激其經濟發展,以色列方面也將在未來幾周內作出姿態,改善巴勒斯坦民眾的生活條件,根據美國國務卿克里的透露,以方將撤出在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區的部分路面關卡,並將減輕針對巴勒斯坦人的行政手續。另外,針對以色列方面最為關注的安全問題,北約前將軍約翰•艾倫已經前往以色列境內對其在安全方面的確切需要做出評估。

至於巴以談判的具體內容,根據各方的透露,此次談判毫無禁區,包括延續了多年的巴勒斯坦難民返回問題,以色列修建居民區問題,以及最近幾年浮出水面的巴勒斯坦建國議題和耶路撒冷是否應該一分為二等議題。同此前舉行的多次談判有所不同的是,雙方都沒有提出任何先決條件,巴方沒有同往年一樣提出以色列必須停止修建居民點,而以方也沒有提出巴方必須停止任何針對以色列的暴力攻擊。從目前看來,雙方似乎都放棄了此前的僵硬的原則框架,而是以務實的立場來進行談判。觀察家都注意到,以色列在談判未正式開啟就宣布允許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新修建2129個居民點,類似的決定在往年會激發巴勒斯坦方面的強烈反彈,並且可能立即抵制談判。而如今,巴方雖然對此表示不滿,但卻並沒有做出切斷對話的反應。當然,以色列此舉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批評,對此以方的解釋說次舉是為了安撫以色列境內右翼強硬派人士,以色列境內鷹派人士不斷向總理內塔尼亞胡施壓,要求儘快擴建居民點,以便使未來巴勒斯坦收復西岸以及東耶路撒冷的計畫無法實施。不過,以色列政府在宣布擴家居民點的同時也表示將隨着和談的進展釋放104個巴勒斯坦囚犯,以方今天周三釋放了26名囚禁了幾十年的老囚犯,巴勒斯坦方面已經呼籲了多年要求釋放的這些囚犯,巴勒斯坦首都安姆安拉今天為迎接他們還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以色列政府所採取的胡蘿卜與大棒皆施的政策看來能夠起到一定的成效。不過,巴勒斯坦境內的伊斯蘭激進組織哈馬斯則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以色列早應在1993年奧斯陸和平協議達成之後就釋放這些囚犯,而以色列政府一直拖延到今天。同樣,哈馬斯認為巴以和平談判不會取得任何進展,以色列只不過是裝模作樣,在國際舞台作秀而已。

事實上,巴以和平談判自1993年開啟以來,雖然曾經出現過多次令人振奮的希望曙光,1994年,以色列總理拉賓和當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還曾經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希望的肥皂泡最終依舊破滅。巴以最終依然在老大難的問題上原地踏步。巴勒斯坦難民返回問題以及巴勒斯坦建國問題至今沒有任何進展。此次談判以什麼作為談判基礎,各方都沒有透露細節,三方都一致認為談判必須保密,否則將無法繼續。所以,談判結果要在九個月後,也就是明年的四五月份才能夠見分曉。

觀察家雖然最近多年來已經對巴以和談不再抱有太多的希望。不過,此次會談的背景同往年相比卻大不相同。首先是中東茉莉花革命改變了地區的政治格局,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的埃及穆巴拉克政府已經被徹底推翻,穆斯林勢力在各國擡頭,這使一向四面楚歌的以色列更加陷入危機感。其次,中東革命也改變了巴勒斯坦內部的力量對比,多年來與法塔赫勢均力敵的哈馬斯組織因敘利亞以及伊朗的時局變化而逐漸處於孤立,巴勒斯坦臨時政府的地位相對有所提高。另外,巴勒斯坦的國際地位也在去年與前年的聯合國大會上獲得提高,巴勒斯坦已經正式成為聯合國觀察國,以色列政府不得不意識到,巴勒斯坦正式建國是勢在必然。最後,進入第二任期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似乎有決心要在重大國際議題上有所突破,使他成為一個當之無愧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