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今日歐洲

美國對德國的“竊聽風暴”

發表時間:

美國通過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衛星對歐洲包括德國在內的盟國進行間諜形式的監聽醜聞,在歐洲普遍引起反彈。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電話也被監聽,這對在剛剛結束的立法選舉中,曾經對美國的指控抱不以為然態度的默克爾也是一個尷尬的事件,以致於向來看上去很好的德國與美國的關係受到嚴重的打擊。今日歐洲專題節目採訪本台在柏林特約記者丹蘭,就這一事件作報道分析。

廣告

法廣:您能講一下這個事件在德國輿論最新的反應嗎?

丹蘭:現在德國輿論的反應很激烈。不過默克爾的辦公室的電話沒有被監聽,而只是默克爾的兩個手機電話被美國監聽:一個是默克爾處理黨內事務的手機,另一個是比較安全的手機,但也被美國方面破譯密碼而被美國監聽。奧巴馬從2010年起,最晚也是2010年起對監聽默克爾的電話事情是知情的,當時是美國的安全局局長通知了奧巴馬,而奧巴馬並沒有叫停,而是允許繼續監聽。而且後來還讓美國情報機構專門為監聽默克爾立了一個檔案。現在看,美國也包括奧巴馬對默克爾是非常的不信任,對默克爾一直要監聽,而且監聽到的短信交流和通話記錄全部都是直接送交到白宮,而不是送到情報局總部。

還有一個令德國人都很生氣的事情,這些監聽的間諜活動就是在美國駐柏林的大使館裡進行的,在美國駐柏林的大使館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負責監聽德國政府部門的電信通信活動。

法廣:德國人一般相信美國人會監聽德國這個盟友國家嗎?會不會感到非常吃驚?

丹蘭:其實在7,8月份斯諾登開始爆料的時候,德國已經有很多人開始相信斯諾登說的是真話,是美國一直在說謊。但民眾僅能憤怒而已而沒有其他辦法。當時德國的明鏡周刊,圖片報還有法蘭克福彙報,經常爆料美國對德國數百萬人從事監聽,德國人認為這些揭露是可信的,認為美國的情報部門手段一直很高腔。德國人堅信媒體爆料是可信的,同時認為美國的做法超過了界限,雖然憤怒但沒有辦法。因為默克爾當時一直在為美國打掩護。默克爾派了一個內政部長到美國去,去澄清這個事情。可是這位內政部長什麼也沒澄清,美國人對他說什麼事情都沒有做過,他就相信回來了。當時人們分析認為默克爾在大選當前不想因這件事有太多的波瀾,只希望這件事情就這樣能悄悄的過去就算了。這件事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但人們是不滿意的。但德國人對默克爾現在才開始反應起來非常不滿。有很多很多批評的聲音。

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來,默克爾希望與法國聯合起來共同對美國施壓。

法廣:有沒有評論認為美國監聽歐洲監聽德國的事態其實要比揭露的更為嚴重?

丹蘭:對,現在爆料的事實越來越多。從爆料的情況可以看出,其實在施羅德時代德國領導人就被美國監聽。施羅德從2002年起就被監聽,因為那時施羅德對伊拉克戰爭說不了,引發美國總統布什對他不滿,布什就讓美國情報機構監聽施羅德。美國的情報部門並不只監聽施羅德和默克爾這樣的德國首腦,德國的部長幾乎都被美國情報機構監聽。

德國的輿論認為,默克爾其實也幫了美國監聽的忙,因為默克爾用的手機就是從市場上買來的一個手機,不經過安全處理就拿來用了,根本就不是怎麼保險的,誰都可以進去監聽她的信息對話,人們嘲笑不光光美國人,也有俄羅斯,也有中國的情報人員,要想偷聽默克爾的手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默克爾對保密的事情整體上就不夠重視,顯得低調,認為這個事情有情報部門會管起來,因此她的手機沒有經過多少安全處理。

德國的情報部門也受到批評,輿論指責德國情報部門同美國的情報部門穿一條褲子。德國情報部門在處理阿富汗戰爭問題時,與美國情報部門有很多合作,德國情報部門也監聽阿富汗公民。德國情報部門被批評與美國情報部門是一隻手洗不了另一隻手,因為兩隻手都是黑的。是由於知道自己的情報部門工作也不好,默克爾所以就不想把這件事情弄大,而採取掩蓋的態度,但問題是,現在很多事情都被曝光。

法廣:那麼除了政界,美國人監聽德國還有哪些方面呢?

丹蘭:德國人從斯諾登的爆料知曉了美國對德國數百萬的人監聽,但當時官方的解釋是為了反恐,給人的印象好像是有很多人在悄悄地從事恐怖活動。當然,一些可能是有的,在德國,社會安全,也比較放鬆,有些人在從事恐怖的事情你也不知道。但現在德國人對美國當時這樣的解釋也不接受了,認為美國對德國也從事政治與經濟間諜,美國盡量阻擋德國稱大,發展過快。美國要及時掌握德國的情報以期作出反應。


法廣:德美關係一向比較好,現在的嚴峻考驗是什麼呢,兩國之間的哪一些合作領域受到影響甚至威脅呢?

丹蘭:德國與美國的關係在十年以來就是已經受到很大的損害了。比如在施羅德與布什時代,因為伊拉克戰爭,施羅德說不,布什對德國關係並不是很好。後來默克爾上台以後,布什與默克爾曾打得火熱,這被德國輿論嘲笑,因為布什到德國訪問的時候還公開地為默克爾做肩膀按摩,德國人認為這個行為很不恰當。德國人認為這表明兩國關係並不好,敦促默克爾應當與布什拉開距離。後來,默克爾在奧巴馬上台以後,拒絕奧巴馬到柏林勃蘭登堡門演講,而是到稍遠的地方演講,其政治意義不過於突出。奧巴馬就像吃了一個悶頭棍,心有不高興,長時間繞開德國,不來德國訪問。直到很晚才來訪問了柏林。

德美關係一直不很好,還因為利比亞問題。德國對空襲利比亞也說了不,也令奧巴馬不滿。當然,兩國關係不好,主要在於兩國領導人之間不親近,但兩國經濟文化交往卻都是非常穩定,並且有很好的基礎與層面。

現在,德國與美國之間的互信受到很大的損害。要修補的一個主要的範圍,可能應當首先是安全,情報部門應當是在怎樣的職權範圍制定一個法律來加以規範和約束。現在一個說法指政治家根本不能管束安全情報部門的工作,情報部門想走多遠就走多遠,沒有約束。現在應當考慮在這些反方面設立相關的法律。但默克爾能否成功,是大家觀望的一個話題。

法廣:默克爾在大選中曾經遭遇美國監聽事件的質詢,儘管順利當選,但這個事件的後續發展對默克爾執政會有哪些陰影?

丹蘭:現在已經有一些陰影了。雖然遭到批評,但默克爾已經開始挽救了,開示譴責美國,德國的內政部長也批評美國的做法是違法行為,美國的監聽是在德國的領土上乾的,更違反了德國的法律。德國內政部長威脅要追究。所有這些反應給默克爾的形象有了挽救的效應。默克爾的一個手法就是常常悄悄地默不作聲地等到時機,她就開始大動干戈。因此她的受歡迎度一直沒有降下來。默克爾還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政治家。

當然這不僅體現在處理這件事情上,雖然有些軟弱了,但在其他事情上,比如能源轉型,社會福利問題上,她都處理的比較好,所以對德國整體來說,當然還是內政最為重要,跟美國的關係雖然重要,因為這些年跟美國的關係一直風波不斷,德國自己發展的還是比較好,所以德國人對默克爾不會太過計較。

法廣:最後,因為提到內政,德國人有沒有因為這個事件,對政府或對政府間對個人監聽踐踏個人的自由提出質疑?

丹蘭:現在沒有。德國人對政府還是比較信任的。輿論中沒有這樣的聲音。對於監聽,只與反恐案例有關,德國公民不認為自己的政府在監聽他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