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香港民情指數20年新低集體行動機會大

港府選擇性發出免費電視牌照影響持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的最新民調顯示,反映政府政通人和的民情指數跌至58.3點,是二十年新低,亦是首次出現低於60點的水平,預示香港出現集體行動的機會增。

香港影業團體以加入批評政府的行列
香港影業團體以加入批評政府的行列 (麥燕庭提供)
廣告

港大自1992年起以民情指數量化市民對香港社會情緒的反應,以解釋及預視出現集體行動的可能性。數值由0至200點,100點代表正常,指數越低,社會出現集會遊行等集體行動的機會越大。最新一次調查在本月上旬進行,發現三項指數均受電視發牌事件影響而持續下降。

調查顯示,反映市民對整體政府管治表現的政評指數及市民對社會狀況評價的社評指數,分別跌至72.1及67.6點,兩者分別下跌2.7及3.1點。民研計畫科技經理馬晉彥表示,有關數值均是二十年來最低的三個數值之一。至於綜合民情指數亦比10月中時再下跌3.9點,跌至新谷底的58.3點。

回顧有關指數,2003年逾50萬人上街反對國家安全立法的「七.一遊行」期間,民情指數為63.8點的低點。馬晉彥指出,現時公布的,僅屬中期數字,最後平均數將於本月底公布,最終平均數會否低於03年7月低位,要視乎民意會否在餘下半個月調頭急升。

經濟學者關焯照在15日的《蘋果日報》撰文指,發牌事件已令梁振英大失民心,要重新贏得民心,可能比當年英國皇儲查爾斯另娶卡米拉之後的情況更艱辛難行。若要有效管治,更是奢望。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則分析,梁振英甘冒大不諱,打破常規,行使酌情權拒向香港電視發牌,是要保衛行政主導,重新奪回自回歸以來不斷流失的政府權力。他在今天的《明報》撰文解釋,港府領導層明知難以挽回日漸下滑的民望,妥協或讓步只怕會招引反對派更猛烈的攻擊,於是在建制派足夠票數支持下硬闖,不惜與民意對着干,以重新確立所謂的行政主導。

他續稱,這種行政主導爭奪戰,「不是調和矛盾,而是將所有矛盾、衝突統統放到桌上。從此,政府與社會的對話,主要是一句說話  即管放馬過來,看你可以怎樣!」

免費電視發牌風波是指現屆港府擅自更改當年開放市場的規定,把無限發牌改為「二揀二」,上月拒絕向被稱為由魔童王維基領導的香港電視發牌,事件被指破壞香港公平競爭規則,不單觸發逾十萬人上街遊行集會,更導致儼如英國內閣的行政會議分裂浮面。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