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媒體/政治

未講接替人選即換《明報》老總 政治年新聞自由再入冬

在北京要收復香港傳媒失地的政策下,《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但未有公布接任人選,只是傳聞由一名現居新加坡的馬來西亞退休傳媒人士接任,上任日期亦未定。香港記者協會及傳媒學者均認為,事件並不尋常,憂慮新聞自由進一步受影響。

廣告

「事主」《明報》今(7日)天更以「《明報》換總編輯」為題,以頭版頭條方式報道自家新聞,表達事件影響新聞自由的憂慮。有關報道手法既有新聞考慮,亦反映編採部員工的不滿和疑慮,員工正聯署聲明,要求資方解釋及交代,並承諾編採方針不變。

據了解,明報集團主席張曉卿上月決定更換總編輯,但公司未有公布,直至總編輯放假回港,事件開始在傳媒界流傳,劉進圖遂在傍晚向編輯部同寅證實事件,並指自己會留守,但將轉攻策略發展,包括新媒體開發。及至深夜,該報以「明報編輯部」的名義發出聲明,公布劉進圖轉為替「明報集團開拓新業務」,並表明,「《明報》曾經歷多次總編輯的轉變,編輯方針始終如一,並不會因人事變動而有所改變。」
不過,令人難以釋懷的是,聲明非由集團發出,人選和職位變動日期亦未有公布,只是說有「最後決定」後再作公布。據悉,新任總編輯之前曾任職《星洲日報》和《亞洲周刊》。

至於撤換總編輯的原因,據了解,新增的編務董事呂家明曾在內部質疑,《明報》過多報道香港電視不獲發牌一事。而員工則憂慮新聞自由在今年的政治敏感年再受打壓。今年是港人爭取特首普選的關鍵年份,佔領中環將於年中舉行;又適逢「六四事件」25周年;員工曾小姐公開在電台表示,憂慮集團會整頓編採路線,出現報道禁區,甚至在故事構思階段已遭扼殺。她續稱,在今年多事之秋,憂慮整體新聞自由會被收窄。

經歷03年七一大遊行,北京要確保04年的立法會選舉受控,除發起愛國論爭,還施壓令兩名電台著名節目主持人「休息」或封咪。業界認為北京今年又故技重施,再加上北京政府在反國民教育事件後已訂下政策,要收復香港傳媒這顛覆基地,憂慮換走獨立新聞人的事件會陸續有來,令新聞自由大幅收窄,再次進入寒冬。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亦有此憂慮,指每逢香港進入政制關鍵時刻之際,傳媒都會出現大清洗,反映北京出手干預香港新聞自由。他更質疑新老總能否捍衛港人珍惜的新聞自由。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教授蘇鑰機對事件感到震驚,他認為,更換總編輯是大事,不提理由、毫無先兆地換掉內部晉陞者,原因並不尋常,加上接任人選由外地空降,不熟悉香港情,難以服眾,《明報》管理層須作解釋。

香港傳媒中高層更年已不時換人,替換者多是親建制派或支持建制觀點人士,較新的有《信報》和英文《南華早報》更換總編輯,兩份報章其後有些新聞處理均受非議。月前,商台更把早上黃金時間的叩應節目主持人李慧玲調往主持黃昏節目。

《明報》於1959年由著名小說家查良鏞與沈寶新創辦,素以「知識分子的良知」自居,並以與中共喉舌筆戰揚名。但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兩度易主後,情況有變,尤其是據稱與中方高層關係良好的馬來西亞商人張曉卿於95年入主後,變化更大,個別報道引起爭議,但其深度調查報道之多,亦為該報爭來不少獎項,惜該報在最新一次傳媒公信力調查中,失落中文報章桂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