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

袁國強亂套指民主有礙繁榮遭華爾街日報駁斥“怪誕”

香港律政司袁國強早前要求香港人應該接納一個不完美的選舉方法,因為袁借用傳統基金會歷屆的經濟自由排名的例子,解釋一旦有了真普選,香港多年來的第一名次恐將不保。袁國強胡亂的解釋,遭到華爾街日報亞洲商業版編輯Sternberg斯坦伯格撰文駁斥為“怪誕(odd)”。

香港律政司袁國強首次否定公民提名指不符基本法
香港律政司袁國強首次否定公民提名指不符基本法
廣告

立場屬於保守的美國傳統基金會,每年都與華爾街日報合作發表一項全球經濟自由度的排名榜,多年來香港都名列榜首。但斯坦伯格的文章指出,袁國強似乎不懂得華爾街日報和傳統基金會多年來對民主、政治和經濟自由不懈支持的立場,竟然亂套說民主會影響香港,又說“香港以外的人也在密切注意着”。斯坦伯格因此形容袁國強的解釋“怪誕”和莫名其妙(strange)。

身兼“政改諮詢專責小組”3個成員之一的袁國強,早前接受此間傳媒訪問時說,他希望香港的泛民主派人士接受一個“不完美”的政改交易,甚至暗示接受一個由親北京人士組成的提名委員會篩選特首候選人,因為如果讓泛民派得逞,香港的國際名聲將會受損。

斯坦伯格的文章指出,袁國強在訪問中引用傳統基金會上個月剛發表的全球經濟自由度排名榜,香港再次蟬聯第一。袁國強還暗示,傳統基金和華爾街日報曾經警告一旦發生政治動亂,將影響香港的排名。

斯坦伯格的文章指出:“這是一個怪誕的闡釋。”斯坦伯格說,他於是向上述排名榜的作者米勒Miller,澄清傳統基金會對香港民主改革的立場。斯的文章說,米勒回覆的電郵,內容與袁國強的理解完全是南轅北轍。

米勒的電郵明確指出:“香港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不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方面,危機四伏,政府如果違反給予港人一個民主改革以及普選的承諾,這勢必損及社會的公信,而這正是法治的基石。”米勒又說,政府一旦食言,“將導致政治動蕩,對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

米勒同時又提醒香港的從政者,如果實行民主改革,他們必須要抵受提高福利開銷的引誘來爭取收益階層的政治支持。不過斯坦伯格認為,這只是政治上的挑戰,而不是結構性的問題。

除了袁國強之外,“政改諮詢專責小組”的其他兩個成員包括小組組長林鄭月娥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這個小組目前正進行有關2017年特首“普選”以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方法的社會諮詢。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