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當年雅爾塔,如今克里米亞

發表時間:

人類歷史充滿了諷刺。1945年,美、英、蘇聯三大國曾經在克里米亞歷史文化名城雅爾塔召開“雅爾塔會議”,制定戰後世界新秩序,形成了“雅爾塔體系”。將近70年後的今天,曾經規畫過國際命運的雅爾塔所屬地克里米亞其本身歸屬卻成為一大懸案。3月16日的克里米亞公投,又將把該地區和烏克蘭的命運帶到哪裡呢?克里米亞作為俄烏動蕩關係中的一葉小舟,凝聚了中歐歷史與現實的沉重。

廣告

克里米亞半島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這可能是三大國元首當初選擇在那裡開會的原因。克里米亞成為不少蘇聯領導 人的度假地,1991年,認為戈爾巴喬夫改革計畫太過激進的蘇聯保守派發動“八一九事件”,當時戈爾巴喬夫正在他位於克里米亞福羅斯的別墅中度假。

克里米亞不僅是度假地,也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從地理上看,克里米亞半島與歐洲大陸烏克蘭領土之間僅僅靠一條地峽相連。克里米亞土著韃靼人與沙皇俄羅斯多年征戰,為了將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版圖,沙俄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克里米亞半島終於在1783年被俄羅斯帝國征服佔領,很多韃靼人逃亡土耳其,克里米亞半島成為俄羅斯人移民聚集的“天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克里米亞半島仍然成為血腥戰役的戰場。1941年德國軍隊在試圖佔領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大陸的地峽時損失慘重。最後德軍衝破了蘇軍的防線,只有塞瓦斯托波爾從1941年10月一直堅持到1942年7月4日。1944年蘇軍重占塞瓦斯托波爾。斯大林以許多克里米亞半島韃靼人曾經與德國合作為由,把全部韃靼人居民強逼流放到中亞,大約46%被流放的韃靼人死於饑餓或疾病,其餘的人直到數十年後才獲准返回克里米亞半島。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克里米亞半島一直 是蘇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州。1954年,為了慶祝“兄弟的烏克蘭與俄羅斯 結盟300周年”,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主導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決議,把屬於俄羅斯版圖的克里米亞半島作為“恆久友誼的象徵”贈給烏克蘭,決議的 理由是“鑒於克里米亞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經濟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經濟和文化關係密切”。

赫魯曉夫為什麼把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主張收回克里米亞的俄杜馬議員、自由民主黨代表庫里揚諾維奇說:當年赫魯曉夫是在酩酊大醉的情況下將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的。另有一種說法是,當時赫魯曉夫訪問克里米亞,覺得那裡開發得不好,於是想讓烏克蘭人幫助開發。因為那裡需要的是南方人,需要會種菜園、會種玉米的人,而不是種土豆的人。最靠譜的原因可能很簡單,當時,誰也沒想到蘇聯還會有解體的一天。在前蘇聯時期,烏克蘭是蘇聯50個加盟共和國之一,連烏克蘭都是蘇聯的,都是不獨立的,把克里米亞給了烏克蘭,烏克蘭還在蘇聯之內。而且從地理上看,這樣的畫分順理成章。

赫魯曉夫是在烏克蘭長大的,他對烏克蘭有感情。在斯大林統治和二戰時期,烏克蘭有幾十萬人被清洗被流放,大量老百姓因饑荒而餓死。作為斯大林的繼任者,赫魯曉夫發動批評斯大林錯誤路線,他可能希望以這種贈送領土的方式,來獲得烏克蘭民族的原諒,從而平抑烏克蘭民族分裂獨立的情緒。

今天來看有些諷刺的是:1991年,前蘇聯領導人葉利欽是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導人的陪同下宣布蘇聯解體和原加盟共和國獨立的,而並不是因為俄羅斯那時缺少習近平所說的什麼“好男兒”。當時的俄羅斯可能也想把克里米亞置於自己的“三色旗”下,島上居民也大都願意回歸俄羅斯,但一方面烏克蘭不同意拱手相讓,另一方面,當時的局勢是前蘇聯自動宣布解體,既然讓那麼多加盟共和國獨立了,怎麼還會捨不得克里米亞半島呢?當時讓葉利欽關心的不是克里米亞歸誰,不是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的心願,而是如何換取烏克蘭放棄使用其領土上的核武器的保證。

縱觀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圍繞克里米亞問題的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可以看到:從1993年開始,已經後悔把克里米亞留給烏克蘭的俄羅斯政界和克里米亞當地俄羅斯人,就開始以越來越激烈的形式提出他們的訴求。但在2004年烏克蘭橘色革命前,莫斯科與基輔關係良好,莫斯科對克里米亞獨立分離傾向的處理比較冷靜克制。而在橘色革命後,克里米亞親俄勢力與基輔漸行漸遠,甚至激烈對立。莫斯科這時也提出一個新的說法:由於烏克蘭民族成分複雜,作為一個國家難以成活,所以應當建立一個聯邦。不過,2010年亞諾科維奇當選烏克蘭總統後,克里米亞的分離情緒得到緩和,莫斯科也就不再提烏克蘭聯邦的話題。

這種暫時的平衡很快被出乎意料地打破,2014年2月的基輔革命比十年前的橘色革命來得更加激烈,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也比十年前更加強勢。通過克里米亞公投並歸屬俄國,俄羅斯要告訴世界:前蘇聯疆域仍然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作為俄烏關係動蕩河流上的一葉小舟,克里米亞顯出當年冷戰陰影,也把我們載送到一個風險未知的世界。

讓我們記住當年的雅爾塔協議,也記住當今的克里米亞。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