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規模空前的印度大選

發表時間:

印度為規模空前的大選拉開了帷幕。在4月7日開始至5月12日、歷時超過5個周的時間裡,印度8億1500萬選民將分階段在全國各地逐漸完成這一馬拉松式的選舉。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選舉活動。選舉將決定印度新一屆總理人選及政府組閣。與以往印度歷次選舉有所不同的是,經濟議題成為本次大選突出的焦點。

廣告

 

法國《觀點》周刊引述分析人士的觀點指出:在經濟形勢不穩定的背景下,印度正面臨著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方向轉變。在這次大選中,印度民族主義政黨-印度人民黨十分看好,很有可能贏得大選,從而取代執政的國大黨。由甘地家族占支配地位的國大黨最近10年來掌控着執政大權。

8億1500萬印度選民將分9個階段,選出543名國會人民院(下議院)議員。如果沒有任何一個主要政黨聯盟能夠贏得272個議席,那麼政治聯盟之間則需進行新的調整以組成新政府。印度本次大選規模空前:隨着人口的不斷增長,印度目前已有12億人口。本次選舉註冊登記選民人數達8億1450萬,與2009年上次大選相比,人數多出1億多。從全球而言,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選舉。

被《印度時報》譽之為“民主之舞”的本次大選,在國家處於身份認同危機之際,將人物性格反差很大的候選人推上了前台。

掌控執政大權已達十年的甘地家族為主導的國大黨,不斷曝出腐敗醜聞,民眾信譽度大幅下滑,黨的根基嚴重受損,頗像一座遙遙欲墜的大廈,隨時都有可能坍塌。該黨參加本次角逐總理大賽的候選人拉胡爾-甘地優柔寡斷、缺乏睿智,不免令國大黨在選戰伊始就顯得比對手略遜一籌。與甘地一爭高低的另外兩名呼聲較高的候選人分別是:極度個性化、卻魅力十足的印度人民黨候選人、頗具爭議的人物-納倫德拉-莫迪;另外一位則是頗具社會煽動性、近來異軍突起的平民黨候選人阿爾溫德-科基瓦爾(Arvind Kejriwal)。

本次大選的另一大特點是:從未有過的年輕化。大選吸引了來自500個政黨的1,5000名候選人。各派候選人將為競選活動耗費近3,6500億歐元,三倍於2009年的競選開支,僅次於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成為史上競選出資的第二大國。

參選的各派候選人來自印度不同的社會階層,他們中的大多數均接受過高等教育。在三分之二的選民由年齡不足35歲的年輕人組成的國度,今次參選的主要候選人呈年輕化趨勢:民族主義政黨候選人莫迪63歲;反腐鬥士科基瓦爾現年49歲;而拉胡爾-甘地則在年齡上佔有絕對的優勢:他可以43歲的風華正茂,來吸引印度的年輕一代。卸任總理辛格已高齡81。印度選民也呈現了從未有過的年輕化。近2300萬選民剛剛吹滅18或19歲的生日蠟燭。

為了確保選舉的順利進行,當局派出一百一十萬警員和督察員,他們不僅要確保各地投票活動的正常運行、還要保障那些受到暴力困擾的地區能夠完成選舉活動。

至目前為止,由於印度社會的複雜性,以往多次投票過程中的民調顯示:該國媒體公布的民調機構的統計數字的可信度並不高。

根據民調機構最新的調查結果,人民黨侯選人莫迪及其聯盟將在本次選舉中奪得246個議席,與能夠贏得大選的272個議席的門檻最為接近。在以往的印度大選中,壓倒性的主題通常涉及種姓、宗教或族群等政治認同問題,經濟議題向來鮮唱主角。但在目前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的背景下,經濟議題卻廣受關注,自然也成為各主要候選人爭奪選戰的焦點。無論是執政的國大黨,還是最大的在野印度人民黨,抑或是較小的平民黨,都不約而同把經濟議題作為吸引選民、一決高下的主陣地。因此有分析認為 :關涉經濟的數字將成為本次大選中選票走向的關鍵。

另有分析指:由於印度大選持續時間長,在這場“馬拉松”式的政治長跑中,選情充滿各種變數,最終結果隨時可能受到經濟、社會形勢及突發事件的影響。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