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阿拉法特逝世十年 巴以衝突仍在原點徘徊

發表時間:

2014年11月11日是前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阿拉法特逝世十周年。如果說阿拉法特生前曾被美國和以色列看作是中東和平進程的障礙的話,他逝世後的這十年,巴以衝突山重水複,從未見柳暗花明。10年後的今天,巴以兩地依然暴力衝突不斷,讓人難免惋惜1993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時任總理拉賓在白宮歷史性握手那一刻短暫的和平曙光。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阿拉法特生前是中東巴以衝突無法繞過的領導人,但其所作所為在國際社會一直爭議不斷。

美國和以色列常年視他為恐怖分子。的確,他17歲就參加了各種巴勒斯坦人武裝團體。以色列宣布建國後,他積極投身針對以色列的第一次中東戰爭。1959年,他在科威特宣布成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 法塔赫,並在1965年針對以色列發動武裝鬥爭。1969年,他成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1970年,他領導下的巴解組織在其駐紮地約旦、與約旦王國軍隊激烈交戰,造成兩至三千人死亡,巴解組織因此而被驅逐出境。巴解組織的武裝行動不斷遭到以色列的軍事追殺,巴解組織被迫從安曼遷往貝魯特,又從貝魯特遷往突尼斯城。

但阿拉法特也是讓巴勒斯坦人事業全球知曉的人物。在大多數巴勒斯坦人眼中,他是民族解放運動的英雄。數十年間,他一直是巴勒斯坦人爭取獨立建國努力的化身,黑白格相間的頭巾是他世人皆知的典型符號。1974年,他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了著名講話:我來這裡,一手拿着橄欖枝,一手拿着革命的槍。別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脫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人全國大會在阿爾及爾象徵性地宣布巴勒斯坦建國,阿拉法特為主席。

阿拉法特更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開始從武裝鬥爭轉向以政治和外交途徑維護巴勒斯坦人事業的關鍵人物。數十年的武裝鬥爭之後,1989年5月,阿拉法特宣布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憲章已不再適用,這標誌着該組織不再將武裝鬥爭作為巴勒斯坦解放的唯一路徑。1993年9月13日,巴以在奧斯陸的秘密談判終於取得成果,阿拉法特與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在美國白宮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人自治。兩人在白宮握手的那一刻成為多年戰火不斷的巴以關係中歷史性的畫面。1994年7月,阿拉法特得以重新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組建巴勒斯坦民族自治權力機構。這一年,這位昔日的武裝鬥爭領導人與以色列總理拉賓,以及時任以色列外長佩雷斯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6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不過,巴以和平進程從此定格在了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署的那個歷史性時刻。1995年11月,拉賓遇刺身亡;2000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巴拉克在戴維營的會談以失敗告終,奧斯陸協議的和平曙光隨巴勒斯坦人第二次投石抗爭運動而消失得無影無蹤。2001年年底的一系列針對以色列人的自殺式襲擊行動之後,以色列軍隊將阿拉法特圍困在了約旦河西岸的拉馬拉,一直到2004年10月底他病危時才被轉到巴黎,直到他逝世。

巴勒斯坦人第二次投石運動開始以後,阿拉法特就被美國總統布什看作是與以色列達成和平的障礙。阿拉法特逝世時,以色列人也曾感覺和平進程上終於掃清了一個絆腳石。不過,阿拉法特離世後這十年,巴以和平進程完全陷於死局。美國國務卿克里自上任後連續幾個月不知疲倦地奔走,也最終沒能為巴以和平進程注入新的動力。以色列方面一次又一次的猶太人移民點建設計畫刺激着巴勒斯坦人的神經,來自巴勒斯坦方面的恐怖襲擊不斷引發以色列方面的軍事打擊,和平仍然遙遙無期,以色列更為防範恐怖襲擊而築起了隔離牆。巴勒斯坦內部也更加四分五裂,希望以政治談判走向和平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自2007年起就失去了對加沙地帶的控制,難以放棄暴力行動的伊斯蘭激進團體哈馬斯勢力的影響在一度削弱之後,又在不久前隨以色列發動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而重新擡頭,他與阿巴斯領導的民族權力機構簽署的聯合政府協議正變成一紙空文。

阿拉法特去世10年後,仍然是巴勒斯坦人事業的象徵,但巴勒斯坦人事業以及巴以和平進程仍然在以牙還牙的暴力衝突中無望地徘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