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查理永生”

發表時間:

法國各大報紙周四全部以日前發生的《查理周刊》巴黎總部恐怖襲擊事件為開篇主題,譴責野蠻的暴力,向死難者致哀,也宣誓決不向恐怖威脅低頭。各報特別關注的其他主要話題還有:歐洲人權法院審議是否應當處於植物人狀態的法國人樊尚•朗貝爾生命,石油價格繼續下跌、斯里蘭卡提前舉行的總統選舉,等等。《十字架報》在國際版發表文章,關注香港政府的第二輪政改諮詢;財經報刊《回聲報》發表多篇關於中國的文章,關注中國與委內瑞拉關係、中國再推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經濟的措施、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在中歐貿易中再引爭議、等等。

廣告

在以諷刺、幽默為特點的媒體《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襲擊的次日,法國各大報紙均就此發表社評文章,“我們都是查理”的字樣出現在所有報章。《費加羅報》社論指出,這是一場戰爭,一場真正的戰爭,這起襲擊事件是激進伊斯蘭的狂熱主義對西方,對歐洲,對民主價值的宣戰。從本質上講,這場戰爭針對的並不是某一個具體國家,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價值觀,是以男女平等為原則、視良心為權利、視表達自由為絕對必要的文明。襲擊目標指向記者和警察並非偶然,他們的目標是思想自由的核心和保護這些自由的人,對他們的襲擊,是對民主和共和國,這兩個國家支柱的襲擊。文章認為,面對襲擊,不僅要團結,而且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司法上武裝起來,對他們予以打擊,不軟弱也不怯懦,戰爭已在眼前,那就戰則必勝。

《回聲報》的社評文章寫道:恐怖主義的蛀蟲並非剛剛出現,那些想看到法國屈膝下跪者早已經發出了信號,從薩赫勒沙漠,到敘利亞平原,再到巴黎19區《查理周刊》門前那條小街,同一個野蠻陣線在挑戰法國。文章指出,決不能向“野蠻的怯懦”投降。反對宗教蒙昧主義的戰鬥不僅要在境外開展,要向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向博科聖戰組織或其他同類的恐怖團體開戰,也要在國內開展,要重新肯定共和國理念,重申作為法國的立國之本和身份認同理念的世俗化原則,不能放棄男女平等原則,更不能放棄思想自由。

《解放報》頭版以黑白兩色凸顯出醒目的標題:我們都是查理。社評文章以“查理永生”為標題,指出,兇手沒能殺害《查理》,他們沒有得逞,因為有讀者,也因為“我們都是查理”,《查理》將繼續存在。兇手殺害了這些記者同行,但也讓其他人堅強起來。文章特別指出,這些恐怖分子沒有去襲擊那些排斥伊斯蘭教的人,也沒有去襲擊那些不斷高喊伊斯蘭激進勢力威脅的人,卻選擇了主張寬容、拒絕狂熱主義、挑戰教條主義的《查理周刊》,恐怖分子將矛頭指向了開放、寬容、世俗化、主張和平的人權主義的左翼力量。這些狂熱分子不是在維護宗教信仰,因為宗教信仰可以時開放的,他們也不是在維護穆斯林,因為絕大部分穆斯林都對他們卑鄙的殺人行為憤怒不已。文章表示,作為記者,作為遇害記者的朋友,我們將繼續工作。記者不是戰士,不參加戰爭,,但是記者的職能是幫助讀者成為公民,這不足為奇,但並非微不足道,如今我們更清楚我們為什麼選擇了記者職業。

《十字架報》的社評文章寫道,面對死亡,記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例外身份,但是,襲擊媒體,襲擊信息自由,就是拒絕可以討論的、多元的社會,就是襲擊民主的基本原則。對於《查理周刊》的一些具有挑釁色彩的漫畫,我們可以不認同,但是,我們不能接受這些記者被伊斯蘭極端主義置於死地。文章呼籲國人冷靜而不失尊嚴,不向恐慌讓步,拒絕一切對這起事件的利用。團結一致將是對逝者最好的敬意。

法共《人道報》的社評文章寫道:沒有什麼詞語可以形容這起襲擊事件。文章指出,無論我們個人想法如何,《查理周刊》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畫、漫畫,揭露出的都是這個世界和其成員被掩蓋的醜惡面孔,而無論是發表這些文字和圖畫,還是反對這些文字和圖畫,都是民主辯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香港爭民主抗爭運動已經落幕,港府啟動第二輪政改諮詢,《十字架報》發表文章:香港民主的可能微乎其微。文章寫道,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已將近18年,但將滿18歲的香港沒有真正的普選。港府稱諮詢程序有歷史意義,但是,親民主派一點也不相信政府有談判的誠意。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