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

法國四名二戰時期英雄靈柩遷入先賢祠

法國四名二戰時期英雄的靈柩27日將遷入先賢祠,法國總統奧朗德將在入祠典禮上致辭。這四名抵抗英雄分別是二戰時期的抵抗戰士、女權作家熱梅娜•蒂麗翁(Germaine Tillion,1907-2008);隨叔叔戴高樂將軍投身於抵抗運動、戰後創辦扶貧民間組織ATD Quart-Monde的熱內維爾瓦•安東尼奧•戴高樂(Geneviève de Gaulle-Anthonioz,1920-1998)。這兩名女性有資格進入先賢祠,體現了男女平等思想。

法國四名二戰時期英雄的靈柩將遷入先賢祠
法國四名二戰時期英雄的靈柩將遷入先賢祠 Wikimedia
廣告

另外兩人分別是二戰時左派政論記者皮埃爾•布羅索賴特(Pierre Brossolette,1903-1944)以及1944年遭暗殺、前教育、藝術部部長尚•塞(Jean Zay,1904-1944)。

接近總統府的人士表示,奧朗德把27日的入祠典禮致辭看成是任期內的一件大事,直到26日晚,總統還在仔細推敲演講稿。預計總統的演講大致有45分鐘。

賢祠始建於1744年,原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許願為巴黎保護神聖-熱納維耶芙修建的一座教堂,由建築師蘇夫洛(1713-1780)負責建造,工程從1758年開始,於1789年竣工。1780年蘇夫洛去世前穹頂尚未搭好,由他的學生隆德萊完成。

而建成之日教堂恰逢如火如荼的法蘭西大革命,教堂的功能被停止。1791年,制憲議會通決議,把這座教堂改建成一座殿宇,安葬法蘭西共和新時代的偉大人物。從此。聖-熱納維耶芙大教堂便易名為先賢祠。後又兩度恢復為宗教聖堂,一波三折,直到1885年雨果的遺骨移入其間之後,一百多年以來先賢祠再也沒有改換過名稱,它最終成了法蘭西共和國偉人安息的地方。

法國抵抗運動四名英雄簡介:

- 尚•塞(Jean Zay) (1904-1944),30年代法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一,曾擔任法國教育和藝術部部長,法國現代公立教育體系之父,二戰時因參加抵抗組織被囚禁,於1944年6月20日被親納粹民兵在獄中殺害。

- 皮埃爾•布羅索賴特(Pierre Brossolette) (1903-1944),是一名法國共產黨記者,2戰時參與抵抗納粹地下組織,在1944年被捕,在被蓋世太保酷刑審訊2天後,為保護秘密趁看守不注意時跳樓自殺。

- 熱內維爾瓦•安東尼奧•戴高樂(Geneviève de Gaulle-Anthonioz) (1920-1998)是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侄女,在1944年因參與抵抗活動被納粹德國逮捕,被押送至德國的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直至1945年解放後重獲自由。她是抗貧組織ATD Quart-Monde的創始人。

- 熱梅娜•蒂麗翁(Germaine Tillion ) (1907-2008),人種學家,二戰時在巴黎人類博物館工作,在聽到貝當向納粹投降的演講後, 自發創建了巴黎第一個反納粹地下組織,1942年遭逮捕,被押送至拉文斯布呂克Ravensbrück集中營,1945年重獲自由。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