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經濟危機帶給法國的變化

發表時間:

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歷時已近8年。這場曠日持久的危機改變了當今世界的方方面面,也擾亂了世人的生活秩序。在這場危機中,法國民眾的生活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法國經濟大報《經濟回聲報》曾在6月底發表了一份調查文章,從工資、購買力、消費方式、稅收、 儲蓄、新貴以及逃稅等諸多方面,詳盡地闡述了這場危機引發的後果。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經濟回聲報》文章指出:2007年,沒有人能夠預見到:8年之後,瑞士銀行將取消保密制度、一些國家需要利用借來的錢去還債、法國的人均財富沒有絲毫增加、沒有出現通貨膨脹將成為統治者的噩夢!也不會有人相信:拼車或換房旅遊、度假會成為一種趨勢,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會因一部上千頁、論述財富不平等現象的《21世紀資本論》而一舉成為全球的明星人物。

變化
從表面上看,不存在任何問題。法國人越來越有錢。去年,他們共同分享的稅後財富(包括工資、社會福利、退休金與其他企業或個人福利在內)達1.342億歐元,與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相比,增長了10%。但在這一光鮮表現的背後,現實卻並不如此盡人意。從理論而言,步入危機以來,法國民眾的購買力並沒有下降,2007年來,緩慢增長1%。

開支
面對購買力的微弱增長,法國家庭不得不對開支進行重新分配。除住房、水、電等項開支無法迴避外,他們縮減了在衣着、休閑領域的消費。不過,新技術以及共享經濟的興起,令法國人受益匪淺。無論是外出度假,還是高科技產品、亦或是日常用品,似乎沒有什麼再能抵禦得住網絡或者被稱作“分享經濟”力量的誘惑。最為流行、廣受喜愛的有:住宿經驗分享(Airbnb)、 拼車網絡公司(BlaBlaCar)、舊貨交易網站(Leboncoin)、實時共乘服務公司優步(Uber)。

稅收
受經濟危機影響,法國在2009年上調了稅收。最近10年來,稅收增長幅度最大的當屬資本和金融地產。家庭稅收每年都會有所調整和修訂。近年來,逃稅現象呈增長趨勢,卻難以量化。部分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年收入高於30萬歐元的納稅人離開法國的人數大幅增加。地方稅以大幅增長的趨勢發展。十年間,地方稅暴漲46%。從而導致自去年開始,各市市長已不敢再觸碰這一槓桿。

收入

危機爆發以來,某些行業的發展卻順風順水。《經濟回聲報》注意到,2007年以來,儘管遭遇危機,家庭金融資產卻出現小幅上漲。不過,這些集中在沒有風險項目上的投資,卻將在復蘇中收益甚少。其次,在這場危機中,新技術大亨們致富的速度超越了法國老牌的工業、企業主。

再有,根據工程師院校會議披露的數字,2015年,年輕畢業生的工資狀況不再繼續惡化,這是最近十年來的首次。

投資
最近10年來,法國人通過購買房地產而達到致富目的。雖然巴黎房價高漲,其他省份的情況則不一樣。這些被稱作沒有風險的投資,很大一部分來自法國人的積蓄。
實際上,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法國在危機中的表現應該算是不錯。雷曼兄弟的破產以及2012年的歐債危機,最早觸及到的,是南部歐洲國家和英國。但應該注意到的是:法國經濟雖然較好的抵禦了危機,它的起步也將會比較慢。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